- 四川省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研究
胥镤. 粮食问题研究,2010,2:13-17.
摘要:四川省既是食用植物油生产大省,又是消费大省,目前食用植物油已完全由市场调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质量日益提高,消费数量持续增长,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消费、流通等领域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出现了自给率不断降低、产业发展滞后、外资经营垄断、政府调控难等问题。对此.四川省必须大力发展以菜籽油为主的食用植物油产业,维护市场公平竞争,避免重蹈大豆覆辙. - 四川宜宾市野生动植物资源产业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
何惠琴等. 四川动物,2010,2:325-327.
摘 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对野生动植物的利用也逐渐产业化。通过收集资料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从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生产加工、观赏三方面,透析四川省宜宾市野生动植物各产业经营活动企业的经营状况、经营规模以及物种种类、数量、地理分布等现状,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投资规模是影响产业化企业经济效益的第一主成分,其中投入总资金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最高,达0.594;(2)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企业的养殖规模,以产业化企业的养殖种类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最大,为0.708;(3)产业化经营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分结果显示,经济效益回报最高的企业分值为3.330,综合反映了投入资金与投资规模之间的综合作用关系。 - 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马永红等. 西北植物学报,2010,6:1240-1246.
摘 要: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分布有种子植物134科715属1 795种153变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4属31种。在科级水平上,少种科最为丰富,达62科,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科数的46.27%,分布20种以上的大型科虽只有28科,但所含种数达到1 319种(含变种),是该区种子植物的主导成分。在属级水平上,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最多,两者含1 568(含变种)种,占该区种子植物总种数的79.56%。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类群、孑遗植物和原始类群丰富;变种丰富,分化水平较高;科的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热带性质,而属的分布类型却以温带分布为主,反映出热带亚热带与温带的双重特征。 - 四川螺髻山的植物景观资源及其保护策略
田旗等. 2010,31(4):87-90.
摘 要:螺髻山区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的中段,螺髻山-邛海地质遗迹景观地位于川滇隆起带中段轴部。其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类型,决定了丰富的植物景观资源。螺髻山主要的植物景观资源有高山森林景观,杜鹃花群落景观,高山花卉群落景观,高山草甸景观和亚热带河谷植被景观等。本文同时对螺髻山的植物景观资源分布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对该区域景观资源的保护策略。 - 川西蕨类植物区系特征及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地理联系
何飞等. 四川林业科技,2010,31(4):34-40.
摘 要:四川西部甘孜和凉山地区蕨类植物共有46科101属453种,种类繁多,特有成分丰富,优势科明显,大部分科内属、种贫乏;区系成分复杂,新老兼备;区系具有交叉、过渡性;区系性质在不同分类等级上存在差异。地理成分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一致表明川西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具有热带向温带性质的过渡特性,略接近我国南方蕨类植物区系性质。 - 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数量分类
杨珊等.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3):371-375.
摘 要:通过野外资源调查与收集,结合标本资料,观察与测量了四川鼠尾草属26种4变种1变型共31个分类群的株高、叶片长、花序长、花萼长、叶片类型、花冠颜色等18个性状,并进行R型和Q型聚类分析。研究显示各形态特征在属中变异较大,结合R型聚类结果表明所考察的性状独立遗传,可作为分类的标准;Q型聚类将31个物种分为了4大类,与传统分类学中对该属植物的亚属分类结果基本相符,但S.kiaoemetiemsis f. pubescens的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论证;进一步分析了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四川鼠尾草属植物的系统分类、亲缘关系鉴定及种质资源利用等提供依据。 - 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物种组成与生物量分配特征
王梦君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6.
摘 要:在对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地震干扰后恢复群落(群落E)大量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获法研究了群落E草本层的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分配特征,并与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群落F)相比较,结果表明:群落E中科、属、种丰富度、草本层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群落F。群落E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草本及灌木物种生物量也均显著低于群落F,并且2种群落生物量均主要分布于地上及草本植物;群落E生物量主要分布于针刺悬钩子(Rubus pungens)、掌裂蟹甲草(Cacalia palmatisec-ta)和宽翅香青(Anaphalis latialata)3个物种,而群落F生物量主要分布于短尾铁线莲(Clematisbrevicaudata)、针刺悬钩子和长果升麻(Souliea vaginata)3个物种。研究表明,土壤是地震干扰后群落恢复速度及生物量大小的主要限制因子. - 道地药材泥附子的品种鉴定研究(Ⅰ)
王世清等.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56-757.
摘 要:目的对四川道地药材附子进行品种鉴定与品质评价研究,为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973计划)打下基础。方法对道地药材产地标本及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和理化鉴定。结果四川江油栽培的附子药材其来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i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侧根(子根)的加工品。结论四川江油道地产地栽培的附子药材的相关鉴定特征符合《中国药典》2005版的要求. -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植被及土壤变化对比分析
成平等. 草业与畜牧,2010,1:9-13.
摘 要:对比1982年与2007年2次亚高山草甸植被和土壤调查结果,从植物优势种、结构组成、物种多样性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红原亚高山草甸时间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26年里,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优势植物种垂穗披碱草、四川嵩草优势度分别从原来的25.34、26.33下降到18.74、18.25。禾本科、莎草科所占比例下降,杂类草的比例上升,同时物种多样性呈增加趋势。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降低,速效养分含量上升。从植被和土壤的分析研究部表明川西北亚高山草甸呈退化趋势. - 古蔺赶黄草人工栽培技术
罗力. 四川农业科技,2010,1:40-41.
摘要:赶黄草,学名扯根草,为虎耳草科,扯根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赶黄草为四川省古蔺县主产之道地药材,主要分布在我县境内海拔1000m左右乌蒙山区,生长在低畦,潮湿地带。赶黄草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具有清热、退黄、除湿、活血散淤、利尿清肿等功效,是民间治疗肝病的验方。古蔺医药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赶黄草由原来的治肝验方为治疗肝病的中成药——肝苏片、肝苏冲剂等系列产品. - 岷江干旱河谷豆科植物多样性及其空间格局
李芳兰等. 山地学报,2010,1:76-84.
摘 要:为研究岷江干旱河谷的豆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的分布格局,在从四川汶川到松潘的干旱河谷两岸选择了7个地点,通过204个样方(2m×2m)调查,分析了不同纬度和海拔豆科物种组成、高度、盖度与根系结瘤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在所有样方中共出现乡土豆科植物16属,38种,其中灌木7属19种;草本植物7属17种,1或2a生草本6种,多年生草本11种。仅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L.)和葫芦巴(Trigonellae foenum-graecumL.)为栽培物种。灌木在该地区豆科植物中占较大优势,50%以上灌木的频度与盖度均〉10%,尤其白刺花(Sophora davidii)、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brachycarpavar.microphylla)、岷谷木蓝(Indigo-fera lenticellata)等灌木频度〉20%,而所有草本植物的频率及盖度都〈10%。(2)豆科植物丰富度及生长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干旱河谷核心地区的干热、贫瘠环境中,总物种丰富度较高,但是其盖度与高度较小。随着纬度升高,灌木丰富度和频度均减少,草本丰富度与和频度增加。随着海拔上升,灌木丰富度与总物种丰富度都减小,草本植物丰富度变化不明显;植物平均高度与盖度高度也无明显的垂直变化规律。(3)植物根系结瘤能力很低,66%物种未结瘤,并且幼苗结瘤能力显著大于成株。这一结果可为豆科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川西北亚高山草甸放牧退化演替研究
干友民等. 草地学报,2001,Z1:48-52.
摘 要:研究不放牧、轻牧、中牧和重牧对四川嵩草群落特征和草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亚高山草甸在放牧干扰下的演替序列为:四川嵩草+小嵩草(包括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小嵩草+四川嵩草-多年生杂类草→多年生杂类草→鹅绒委陵菜-高原毛茛十一、二年生杂类草;群落由高大丛生的嵩草群落向低矮耐牧的匍匐型、莲座状植物组成的杂类草群落演变,其间以直立多年生杂类草群落为过渡. - 木莲属植物濒危现状及保护策略
王淑华等. 北方园艺,2010,5:225-228.
摘 要:结合四川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对于木莲属植物应在迁地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原产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为野生木莲创造好的繁育环境,增强其自然更新能力;建立相应的研究基地,加强野生木莲保护生态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为物种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 川贝母基源本草考证
阎博华等. 中医研究,2010,23(3):69-71.
摘 要:贝母系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植物的干燥鳞茎,为临床化痰止咳的常用中药材。目前我国贝母属植物有61种,50个变种,5变型。中医通常将其分为浙贝母和川贝母。川贝母作为四川省的十大名贵中药材之一,因其质优效佳而名扬海内外。 - 四种有色园林植物在泸州的引种应用
张伦德. 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07,4:72-74.
摘 要:在四川省泸州市引种观察黄金叶、红花檵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对引种表现作了评价.同时,介绍了4种有色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特性,物候特点,繁殖规律,以及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 大叶碎米荠的开发与利用
李世丽等.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139-140.
摘 要:我国野菜资源十分丰富,野菜大多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作用,开发潜力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大叶碎米荠在民间食用较多,但其开发利用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介绍了大叶碎米荠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