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横断雅致兜兰组培快繁及栽培的方法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的鲁松博士通过反复试验获得该发明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横断雅致兜兰的组培快繁及栽培的方法,通过蒴果采集及保存→消毒→原球茎诱导→增殖及分化培养→壮苗及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移栽大棚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步骤,高效快速地繁育种苗。本发明建立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整个过程无需投入过多的基础设施,一颗授粉成功300天的蒴果经18个月可获得完整植株2000‑3000株,使用特定的培养基,种子萌发率达80%以上,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功率高,实现了横断雅致兜兰的人工大量繁育,对濒危植物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及种质资源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金线莲种苗繁育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金线莲种苗繁育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金线莲种苗繁育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金线莲种苗繁育方法,属于金线莲繁育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培养基中,所述金线莲幼苗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2.0~4.5mg/L的NAA、0.5~3.0mg/L的6‑BA、20~40g/L的蔗糖、1~4g/L的活性炭和32~50g/L的淀粉;所述金线莲壮苗培养基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还包括0.5~4.0mg/L的NAA、20~40g/L的蔗糖、1~4g/L的活性炭和32~50g/L的淀粉。本发明所述培养基既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能够对金线莲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缩短培养时间,改善种苗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 一种增强百香果植株对茎基腐病抗性的种植培育方法
               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是多年生的木质藤本攀援植物,原产于南美和巴西,在全球范围内不少地区作为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质热带水果而种植,由于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果品味道佳,近年来我国南方不少地区作为扶贫产业来推广发展,但是随着种植面积和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所种植的百香果品种自身遗传背景相对狭窄的缘故,其抗病能力表现越来越差。在华南高温多雨的季节,正值结果期的植株,频繁出现整株突然死亡的现象,有不少种植地块,二年生植株死亡率达70%以上,甚至出现全部死亡。究其原因是植株基部感染镰刀菌引起的茎基部腐烂,导致整株死亡。众多种植区域不得已把百香果作为一年生栽培,每年都需要重新再种植一批苗,从而增加了不少种植成本,减少了整体收益。茎基腐病已成为百香果种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卡脖子”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
        为此,版纳植物园园林园艺部吴福川高级实验师和博士生柴霞以版纳植物园多年引种收集保育的西番莲种质资源为基础,开展了一系列抗性筛选研究,通过室内和田间系列的抗性评价实验,最终筛选出具有明显抗茎基腐病的优良资源。以该资源为砧木,嫁接果品优良的品种,培育优质种苗。通过大田种植实验,所嫁接培育的百香果植株仍然保持了砧木的优良抗性特性,并且也保留了接穗品种原有的果实品质,其果实酸甜度、口感、味道等均未受砧木的影响。
        目前,相关方法已正式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该方法整合了砧木的优良抗性和百香果品种优质果品特性于一体,克服了原来百香果种苗易感茎基腐病、抗性不强的弱点,减少了百香果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避免了每年重新种植种苗的要求,降低了产业发展中的种苗的培育及种植的成本,延长了百香果植株的寿命和果实结果年限,提升了种植效益,在有效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提升果品质量方面也有促进作用,对推动百香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构建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
            自然植被恢复(多物种、快速)是世界性的技术难题。
       岩溶,也称喀斯特,占世界陆地面积12%-15%,其最大的一个分布中心位于中国南方云贵桂为主的区域。中国将失去自然植被后的地表露石占比≥30%的区域定义为石漠化,而占比≥70%的区域成为重度石漠化。石漠化已经成为中国南方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人工辅助自然植被恢复更为困难。版纳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沈有信研究员带领其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反复试验研究,应用亚热带岩溶自然参照森林的土壤种子库及其表土作为载体,通过各种可控因子(尤其是光和水)的调节,在云南石漠化区域成功研发出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构建方法。应用该方法,三年后的新群落长势良好,顺利进入正向演替轨迹,与母森林的乔木相似度超过5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所述的仿自然植物群落的石漠化生态修复方法包括石漠化迹地和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分析,森林土壤迁播及其光照和水分管控,萌发幼苗群落构建和恢复初期管理步骤。本发明模拟自然森林立地的光照和水分条件对迁播自然森林土壤繁殖体库进行管控,不仅获取了类似于自然森林的幼苗群落,提高恢复群落的多样性和与自然森林植被之间的相似性,还大大缩短了石漠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早期演替阶段,这对喀斯特石漠化植被恢复和仿自然植物群落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一种海伦兜兰原球茎的低温保存培养基及低温保存繁殖方法”获发明专利
    2月19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海伦兜兰原球茎的低温保存培养基及低温保存繁殖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611037319.7)。   该发明是将无菌播种获得的原球茎转移至低温保存培养基中,在合适的条件下培养,然后将低温保存的原球茎转移至恢复生长培养基中,在合适的条件下,恢复生长分化出小苗,经生根壮苗培养获得完整植株。该发明的方法具有保存成本低、操作简单、植物材料复苏快、生活力高等优点,在需要进行种苗的大规模生产时,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试管苗,对于解决快繁生产急用及种质资源的保存也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一种篱壁模式栽培枸杞的方法”获发明专利
    2月18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瑛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篱壁模式栽培枸杞的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1610248000.2)。   该发明的篱壁模式栽培枸杞的方法给枸杞种植生产管理带来便捷、省时、省工、高效的优点。这种篱壁架式架体稳固,可有效提起或架起各种喷灌设施,如滴灌带、雾喷喷灌管等,解决土壤水、肥、药一体化及叶面喷药、追施微肥一体化的问题,同时亦可消除因除草、疏松土壤等种植措施所造成滴灌带的损坏,便于及时、高效地追施叶面微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工作。因此,这种将篱壁与节水灌溉、静电雾喷、修剪等农艺措施相结合的全新栽培模式,不仅有利于田间机械化管理更加便捷,达到节省工力及高效生产的目的,而且为实现生产优质、高产的枸杞提供有力的保证。
  • 细叶石斛的组培快繁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细叶石斛的组培快繁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201610080991.8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谷海燕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叶石斛的组培快繁方法。针对自然条件下细叶石斛自然萌发率低、现有技术中缺乏系统全面快速的繁育方法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细叶石斛的组培快繁方法,通过将细叶石斛的蒴果消毒后,以其种子为外植体,经过诱导、增殖分化及生根阶段,得到大量的细叶石斛组培苗。本发明技术方案建立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实现了细叶石斛的大量人工繁育,为该植物以后的工厂化生产打下基础,并对于保护其野生资源,扩大其种植面积,以实现其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 一种峨眉拟单性木兰有性繁殖的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一种峨眉拟单性木兰有性繁殖的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 201410845309.0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余道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峨眉拟单性木兰有性繁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花粉进行人工授粉;(2)收集并处理种子;(3)播种。采用本发明技术的结实率可达到95%,而自然条件下结实率仅为12%,采用本发明沙藏法贮藏的种子萌发率可达80%,未采用沙藏法仅按照常规种子贮藏法贮藏,其种子萌发率不到15%,而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极低,仅为2%。本发明使濒临灭绝的珍贵树种峨眉拟单性木兰实现了大量繁殖,对于研究其濒危机制,寻找到有效的保护和拯救对策具有重大意义。

     

  • 八角莲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八角莲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 201310648336.4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秦小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八角莲成活率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八角莲栽培技术领域。本发明八角莲栽培基质,是由以下质量比的原料制得:壤土∶中位泥炭∶风化沙∶珍珠岩∶木屑∶蛭石=55~80∶2~7∶20~40∶1~6∶3~11∶3~15。制备方法是按质量比将原料壤土、中位泥炭、风化沙、珍珠岩、木屑和蛭石混合均匀,装入敞口大箱,通过日光照射和人工加温及紫外灯照射,使敞口大箱周围空气温度达到60℃~70℃,保持一段时间以杀灭病原菌和虫卵,然后降温风干、装袋制得成品。本发明栽培基质不仅能够使八角莲成活率更高、达到优质稳产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八角莲栽培地域的限制,适于在本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 迎阳报春组培快繁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迎阳报春组培快繁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 201310375171.8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余道平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迎阳报春的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与灭菌、不定芽诱导、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壮苗培养、试管苗移栽。本发明提高了迎阳报春的繁殖系数、缩短生长周期,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优质苗,为迎阳报春的种质保存、应用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 一种黄花杓兰组培快繁及花期调控的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一种黄花杓兰组培快繁及花期调控的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201611157116.1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鲁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花杓兰组培快繁及花期调控的方法,整个过程无需投入过多的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成功率高。包括以下步骤:(1)蒴果采集及保存;(2)消毒;(3)接种;(4)继代培养;(5)春化处理;(6)移栽及病虫害防治;(7)花期控制。采用上述方法一颗成熟的蒴果可获得完整植株2000‑3000株,种子萌发率95%以上,通过该方法可实现黄花杓兰常年开花。

  • 峨眉金线莲种子无激素快速组培繁殖的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峨眉金线莲种子无激素快速组培繁殖的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201410771714.2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鲁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利用峨眉金线莲种子快速繁育种苗的方法,全过程不使用激素,以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地区的野生或人工种植开花后受粉5个月成熟未开裂金线莲果实为材料,通过种子→原球茎→完整植株→炼苗移栽的途径高效快速地繁育种苗。整个过程使用无激素的培养基,一颗成熟果实通过10‑12个月左右的组织培养,可快繁培育出5000株以上的优质种苗,经炼苗移栽温室大棚培养成活率可达95%以上。本发明方法可以保持峨眉金线莲的优良性状,保持其优良的药性,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工厂化育苗,而且不使用激素,保证了种苗的安全性,对极度濒危的珍稀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及种质资源的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峨眉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峨眉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 201310655251.9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鲁松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移栽成活率和增殖系数,并且可以保持峨眉金线莲优良性状和药性的金线莲组培快繁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该方法先选取生长在5~10月份的野生峨眉金线莲,制作外植体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通过丛生芽的诱导、继代培养、生根壮苗培养和移栽温室大棚培养的措施,通过激素诱导使金线莲快速繁殖。本发明方法,可以保持峨眉金线莲的优良性状,保持其优良的药性,且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实现工厂化育苗。采用本方法诱导出丛生芽并生根的比例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在4个月内增殖系数可以达到8-10倍。通过本发明方法生产的峨眉金线莲,不变异,产量高,成本低,周期短,具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八角莲提取物、含该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八角莲提取物、含该提取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法和用途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 2012105479028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熊铁一

  • 峨眉拟单性木兰组织培养方法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峨眉拟单性木兰组织培养方法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ZL 201310128499.X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秦小波

  • 红阳猕猴桃品种专利

    专利名称

    批准国别

    批准机构

    专利号

    专利所有人

    红阳猕猴桃

    品种专利

    中国

    农业部植物品种办

    CAN20030407.0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第1页 共2页 < | 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