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草本植物图鉴》

          近日,由省林业厅编印的甘肃省首部《甘肃草本植物图鉴》出版发行。
          《甘肃草本植物图鉴》从收集的10万余幅植物图片中,通过质量性筛选和分类学鉴定整理,反复核实修订,选取甘肃省天然分布的常见森林草本植物55科216属469种(含亚种、变种),这些森林草本植物通常为林下草本群落建群种、优势种和野外调查中的习见种,是甘肃省森林草本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草本植物图鉴》还收集了1380余幅原色图片,从草本植物群落、个体、器官、局部特写等多视角,展示了草本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以及群落外貌等特点,为广大林业工作者准确识别森林草本植物提供了参考依据。


     

  • 《中国寒区旱区常见荒漠植物图鉴》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荣等编著的中国首部《中国寒区旱区常见荒漠植物图鉴》由科学出版社11月出版发行。
          中国高寒地区简称寒区,是指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3℃、月平均气温高于10℃的月份少于4个月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区简称旱区,是指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该区严酷的生境、多变的气候、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和特殊的陆表过程孕育着独特而多样的植物资源,是我国植物地理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及许多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们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书分为《寒区植物卷》和《旱区植物卷》,内容涉及我国寒区旱区荒漠常见植物种类。《寒区植物卷》记载了中国高寒荒漠地区常见植物,自松科至菊科,共39科152属322种,图片576幅。《旱区植物卷》记载了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荒漠植物,自柏科至菊科,共73科315属659种,图片1680幅。两卷内容包括每个种的中文名、别名、拉丁名、形态特征、产地与分布区、生境特征,卷末附有植物的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

     

  • 《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藏文版

          近日,《青海省藏药炮制规范》(2010年版)藏文版经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历时两年编译完成,并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规范》是青海省首部地方性藏药生产企业及民族医疗机构藏药材炮制规范,对于保证藏药炮制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促进我省藏医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书共收载常用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藏药材炮制品种244个。正文部分收载项目包括藏文名称、藏文译音、汉文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炮制、性状、鉴别、含量测定、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储藏等,附录收载项目包括藏药炮制通则等,收载了36种青海道地、主产藏药材特色炮制品的彩图。该《规范》是青海省藏药炮制品生产、流通、使用、检验、监管的法定技术标准。

     

  • 《常用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彩色图谱》
    王桂芹、王玉良编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中药显微结构鉴别,是利用植物解剖学技术,研究具中药资源植物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特征的科学。对药用植物的组织学、生理功能、分类鉴定、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全国范围来看,长期缺乏系统、完善、有针对性和比对参考价值的工具书。为弥补上述不足,有关药用植物解剖学的研究和图书编纂工作的课题在安徽科技学院立项。课题组收集了产自安徽、新疆、和内蒙古等地的药材,历经五年时间,对百余种常用中草药植物进行了采集、鉴定,对其药用部位进行了处理、制图和编辑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了《常用中草药显微结构鉴别彩色图谱》撰写工作。
      
  • 《植物系统学》(第三版)(中文版)

    李德铢等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2012.

          该书为2008年出版的《PLANT SYSTEMATICS:A PHYLOGENETIC APPROACH》(第三版)的中译本。该书将系统发育方法应用于植物系统学,并利用多渠道的分类学证据来推断系统发育,用五个章节的篇幅从系统发育视角讨论了植物系统学,其中第四章讨论了形态学、传粉生物学、解剖学、胚胎学、染色体、孢粉学、次生代谢产物、蛋白质等方面的内容,第五章重点介绍了分子系统学证据的获得和分析。然后分别在第六及第七章中概述了植物多样性的演化问题和绿色植物的系统发育历史。该书用大量篇幅(第八章及第九章)介绍了维管束植物的主要分支,特别是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并详细介绍了北半球特别是北美自然分布或广泛栽培的169个科。本书还有两个附录,其一是植物命名法,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了植物学名的意义和发音(这对许多植物分类学的初学者来说是件难事),《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主要原则,命名一个新种的要求,以及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基本要求;其二是植物标本的制备和鉴定。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辅助了大量插图、表格和注解框帮助读者理解相关问题,每个章节均有大量的参考文献和推荐读物供国内有一定英文基础的植物学工作者和师生扩大知识面;又花了19页的篇幅对植物系统学的常见术语进行了解释,其中不少术语的中文译文都经过译者们仔细推敲;并有较大篇幅的分类学和主题词索引,以及30页代表性维管束植物的彩色图版,增加了该书的可用性和实用性。
          原书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Walter S. Judd、缅因大学Christopher S. Campbell、圣路易斯密苏里大学Elizabeth A. Kellogg、圣路易斯密苏里大学和密苏里植物园Peter F. Steven和耶鲁大学Michael J. Donoghue等编著。原著第一版在1999年出版后,即受到美国及欧洲广大师生与植物学研究者的好评,很快被译为法语及意大利语出版,而2002年出版的第二版更被译为韩语出版。原著作者在第三次修订时,根据近几年的系统学科资料,增加了对绿色植物的系统概述,对石松类植物和蕨类植物进行了重新划分,根据APG系统对被子植物进行了重新界定。如今原著第三版的中译本正式出版,译者们经过跨时三年的努力工作,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了原著的体例与行文风格,以期将一本原汁原味的《植物系统学》奉献给读者。
          全书共计660页120万字,定价128元。该书采用了配套数字课程的形式将原著所附的“植物系统学教学光盘”相关内容予以呈现,以便植物学研究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原书是第一作者通过一个学术休假完成基本框架的基础上为美国高校高年级学生写的,原意也是作为本科生教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我国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进化生物学的研究者,以及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来说,本书有较大的新颖性:1.完全采用了系统发育(分支系统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植物系统学;2.全面介绍了维管束植物的系统发育历史和代表性植物;3.吸收了当代植物系统学的主要研究成果和新进展;4.明确了一些重要观点,如1)对APG系统对许多重要维管束植物科的重新界定,2)强调被命名的类群应为单系(也注意到有不少原来认识的类群,如“苔藓植物”就不是单系),3)并非所有单系类群均要命名,以及4)生物分类学家所熟知的“林奈等级”(如界、门、纲、目、科、属、种)本身是主观的,或者说“只是意识上的构建”等等。这些处理和观点均有重要启示意义,也使其参考价值得到进一步提升。

  • 《中国云南地衣》

    王立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2012。
          《中国云南地衣》是由地衣分类学、生态及经济应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一部地衣生物学专著,也是中国第一部全彩色地衣大型图集,含99属,218种。从355幅精美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中,直观和真实的反映了目前云南地衣的主要物种组成和生态状况,从不同的生态景观展现云南地衣的丰富和多样,其中一些特殊的地衣物种以及罕见的子囊果,担子果在本书中被首次展示。书中涉及的每个物种均有相对应的标本及采集编号,便于读者深入探究。《中国云南地衣》的出版在直观的普及地衣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让读者了解到这些形态精美,并在自然界中十分重要的地衣资源,对中国地衣研究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

    邢福武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据介绍,历经30多年,随着学者对海南植物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入,新种不断被发现,许多种被归并或分出,或重新进行了组合,学名变动很大。此外,近百年来海南的行政区划和建制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原先记录的产地与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不符,因此该书对收录的植物学名进行了认真修订,对旧的采集地名进行了考证,所收录的种类较全面地反映了海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现状与分布格局,包括了近年来发表的许多新种、新纪录、新组合和新分布信息。
          该书将为我国热带地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的研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可供植物学、林学、农学、生态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植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 《中国柴油植物》
    龙春林,宋洪川编著。科技出版社,2012.
          生物柴油植物是能形成储油器官的植物,或称油脂植物、油料植物。该书对能源、生物质能及其转换技术、植物油燃料与生物柴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选择了213种(变种)含油量超过及接近30%的中国重要柴油植物,介绍了其名称(中文名、拉丁学名及别名)、植物学特性、分布和生态习性、含油情况、栽培、管理和采收、其他用途和信息等,其中不少种类的相关信息是编著者及其团队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书的出版能够为柴油植物的调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基础性指导。发展生物柴油产业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石化能源的开采,结合地域环境优势开发柴油植物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在不影响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让农民增收,最终达到双赢。本著作还能够为植物学、林学、农学、民族植物学及生物能源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特别是生物柴油产业的从业人员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

    汪小凡、黄双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该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700余种武大校园内的植物,所有彩图均为原创,历时五年采集和拍摄。该书的出版不仅基本摸清了珞珈山植物的“家底”,也有利于教学、科研和科普教育,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据悉,由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几代人的努力,武大校园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分明的植被景观。校内有高等植物种类居于中国高校前列;另外樱、桂、枫、梅四大家园,以不同季节的植物命名也增添了武大校园文化特色。


     

  • 《海南民族植物学研究》
    邢福武、郑希龙等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 
          该书首次对海南黎族、苗族、回族30个典型村寨和20多个传统集市进行大量的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海南少数民族在利用植物的种类、方法、传统与习惯,以及植物在其宗教与文化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民族植物学及其研究概况,海南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和方法,传统药用植物、食用植物、传统文化植物、庭园植物,以及黎族、苗族、回族民族植物学比较研究等。
  • 《中国长白山食用植物彩色图志》

    周繇、朱俊义和于俊林合著。科学出版社 ,2012.
          全书共526页,116万字,配有彩色照片1600张。收录了长白山区123 科、348 属、约700种野生食用植物。共划分为六类,主要有被子植物、菌类植物及蕨类植物等。对每一种植物都详细介绍其中名、学名、别名、俗名、形态特征、生境、分布、采收、营养成分、食用方法等。特别是对那些老百姓经常食用的种类,还专门增加保健价值、开发利用及鉴别易混有毒植物等内容。为了避免人们在野外误采有毒植物,引起中毒事件,在附录中还特别介绍51 种常见有毒植物及山野菜毒性的鉴定、去毒的方法和急救方法等内容。

  • 《云南西双版纳野生种子植物》
    朱华、闫丽春主编。科学出版社,2012。
          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地区保存有较典型和最大面积的热带森林区域,是研究热带雨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在作者几十年对西双版纳植物区系研究和植物标本鉴定的基础上,该书收集整理了采自西双版纳地区的植物标本数据9万余条, 记录了该地区野生种子植物188科,1242属,3856种, 39亚种、252变种和5 变型。本书名录中物种均附有凭证标本或引有资料来源及凭证标本收藏标本馆, 并对一些森林群落中的重要种类,列出了最为常见的异名; 物种条目下列出了其在国内外的分布,在西双版纳的分布海拔范围和生境; 对于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则列出用途。
          该书是以植物标本为依据的西双版纳地区完整的植物多样性编目,并对其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 《云南哀牢山种子植物》

    朱华、闫丽春主编。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09。

          哀牢山是云南地理、地貌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在植物区系划分上,哀牢山地区又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过渡和分界地带,是研究云南植物区系的关键地区。《云南哀牢山种子植物》记录到哀牢山地区种子植物199科956属和2242种及206变种(亚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2属15种及4变种,被子植物193科943属2227种及202变种(亚种)。名录中物种附有凭证标本或引有资料来源及凭证标本收藏标本馆。对一些森林群落中的重要种类,列出了最为常见的异名。物种条目下列出其在国内外的分布,在哀牢山的产地、分布海拔范围和生境,对于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则列出用途。该书以植物标本为依据,记录了哀牢山地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并对其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 《珍奇植物》
    华南植物园主编。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本书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300多种珍稀和奇异植物,供科研、教育、园艺和环保各领域工作者及植物爱好者查阅,使大家认识及辨别不同的植物。
  • 《中国珍稀植物》
    贺善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本书收集了40多位植物学工作者在多年野外和植物园工作中拍摄的676幅彩色照片,计327个种和变种,包括列入第一批国家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的大部分种类、第二批国家保护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的部分种类以及一批有价值的和地方特有的种类,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珍稀植物的美、奇、特,并以中、英文说明介绍了这些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生境及其科学、经济、药用、观赏等价值。
  • 《中国珍稀野生花卉②》
    刘初钿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本书选择收集以我国华东地区为主,并有东北、西南两地区的野生花卉356种。编者在充分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选择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力求通过人工家化栽培,达到不断地充实和丰富园林花卉品种的目的,以满足和提高人们精神与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7页 共9页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