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植物来源 |
药理作用 |
临床应用 |
状态 |
操作 |
|
芦竹素 |
白茅 禾本科 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 |
|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轮环藤碱 |
地不容 Stephania epigaea H.S. Lo |
|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律草酮 |
啤酒花 桑科 Humulus lupulus L.
|
|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绿原酸 |
柳兰 柳叶菜科 Chamaenerion angustifolium (L.) Scop.
拳参 蓼科 Polygonum bistorta L.
|
绿原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压、降血脂、清除自由基和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抗菌、抗病毒
杜仲绿原酸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桃叶珊瑚苷及其多聚体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桃叶珊瑚苷元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桃叶珊瑚苷有抑菌、利尿作用,并能促进伤口愈合;桃叶珊瑚苷与葡萄糖苷一起预培养后还会产生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但其本身开不具有抗病毒功能。日本爱知医科大学加龄医科学研究所经研究确认,从杜仲中提取的碱性物质有抗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病毒的功能,这种物质有可能用于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抗氧化作用
绿原酸是一种有效的酚型抗氧化剂,其抗氧化能力要强于咖啡酸、对羟苯酸、阿魏酸、丁香酸、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生育酚。绿原酸之所以有抗氧化作用,是因为它含有一定量的R-OH基,能形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氢自由基,以消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的活性,从而保护组织免受氧化作用的损害。
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肌肉骨骼老化
绿原酸及其衍生物具有比抗坏血酸、咖啡酸和生育酚 (维生素E) 更强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可有效清除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还可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绿原酸对有效地清除体内自由基、维持机体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防止和延缓肿瘤突变和衰老等现象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杜仲绿原酸含有一种可促进人体的皮肤、骨骼、肌肉中胶蛋白的合成与分解的特殊成分,具有促进代谢、防止衰退的功能,可用来预防宇航员因太空失重而引起的骨骼和肌肉衰退,同时发现杜仲绿原酸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均有明显抗自由基作用。
抑制突变和抗肿瘤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杜仲绿原酸有抗癌和抑癌之功效,日本学者研究了杜仲绿原酸的变异原性抑制作用(antimutagenicity),发现该作用与绿原酸等抗变异原性成分有关,揭示了绿原酸对肿瘤预防的重要意义。
蔬菜、水果中的多酚类如绿原酸、咖啡酸等可通过抑制活化酶来抑制致癌物黄曲霉毒素B1和苯并[a]-芘的变异原性;绿原酸还可通过降低致癌物的利用率及其在肝脏中的运输来达到防癌、抗癌的效果。绿原酸对大肠癌、肝癌和喉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被认为是癌症的有效化学防护剂。
对心血管保护作用
绿原酸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已被大量的试验证明,绿原酸的这种生物活性,对心血管系统能产生保护作用。异绿原酸B对大鼠具有较强促进前异绿原酸B对大鼠具有较强促进前列腺环素(PGI2)的释放和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对豚鼠肺碎片感应的抗体诱导SRS-A释放抑制率达62.3%。异绿原酸C也有促进PGI2释放作用。另外,异绿原酸B对血小板学栓素的生物合成和氢过氧化无诱发的内皮素损伤有极强的抑制作用。
降压作用
经多年临床试验证实的,杜仲绿原酸有明显的降压作用,而且疗效平稳,无毒、无副作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发现杜仲绿降血压的有效成分是松酯醇二葡萄糖苷,桃叶珊瑚甙,绿原酸,和杜仲绿原酸多糖类。
其它生物活性
由于绿原酸对透明质酸(HAase)及葡萄糖-6-磷酸酶(Gl-6-Pase)有特殊的抑制作用,所以绿原酸对于创伤的治愈、皮肤健康湿润、润滑关节、防止炎症以及体内血糖的平衡调控等都有一定得疗效。绿原酸对多种疾病和病毒还有较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绿原酸有降血压、抗菌、抗病毒、消炎、增高白血球、预防糖尿病、显著增加胃肠蠕动和促进胃液分泌等药理作用,对急性咽喉炎症有明显的疗效。研究表明,口服绿原酸能够显著的刺激胆汁的分泌,具有利胆保肝的功效;它还可有效抑制H2O2引起的大鼠红细胞溶血作用。 |
原酸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现代科学对绿原酸生物活性的研究已深入到食品、保健、医药和日用化工等多个领域。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马兜铃酸 |
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宝兴马兜铃 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
川南马兜铃Aristolochia austroszechuanica C.P.Chien et C.Y.Cheng
|
马兜铃酸类化合物中,主要的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其在硝基还原酶的催化下,一部分被还原为马兜铃内酰胺,另一部分在还原过程中进一步与DNA作用,形成加合物。
在马兜铃酸类衍生物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研究中发现,各衍生物毒性的强弱与其化学结构有关。硝基是马兜铃酸类衍生物中最主要的毒性基团,此外甲氧基和羟基的存在可以使马兜铃酸的毒性进一步加强。
其中马兜铃酸Ⅰ是马兜铃属植物中毒性最强的成分。另有研究发现,不但马兜铃酸具有很强的肾毒性,其代谢产物马兜铃内酰胺同样具有肾毒性。
又通过对马兜铃酸代谢过程及代谢酶的研究证实,马兜铃酸致突变和致癌毒性是由其代谢的中间产物马兜铃内酰胺氮离子引起的,因为它具有很强的亲电能力,能与DNA碱基环外氨基亲电结合,生成相应的加合产物,使RAS基因和P53基因发生突变,进而诱发肿瘤
|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马蔺子素 |
马蔺 Iris lactea Pall. |
药理作用:本品为放射增敏剂,对人宫颈癌、小鼠艾氏腹水瘤、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细胞株、荷瘤动物肿瘤及乏氧细胞的生长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呼吸,降低耗氧量;选择性降低恶性肿瘤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抑制恶性肿瘤细胞DNA合成及断裂后的修复;阻滞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周期于对射线敏感的G1期。毒理作用:急性毒性:马蔺子素一次灌胃LD50为2590.6mg/kg;小鼠一次腹腔注射LD50为35.06±0.99mg/kg。动物中毒症状为毛松、厌食、稀便,尸检可见胃肠胀气。长期毒性:1.每日灌胃给予大鼠马蔺子素62.5、125、250mg/kg三个月,结果表明肝功能外(SGPT略有马蔺子素升高),血象和其它主要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2.每日灌胃给予狗马蔺子素30mg/kg、60mg/kg两个月,结果表明主要脏器未见因药物所导致的实质性损伤。主要毒性为胃肠道反应,且这种反应随时间延长或减少剂量而自行恢复。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孕鼠口服马蔺子素300mg/kg连续10天,可引起25%的动物死亡,并可引起严重的胚胎毒性反应,使大部分孕鼠流产、早期吸收胎,但对胎鼠骨骼脏器并不引起畸形;60mg/kg组动物灌胃10天除部分动物会阴处分泌物增多外,无明显中毒症状,停药后症状自动消失,胎鼠的骨骼和脏器均不引起畸形,表明马蔺子素为非致畸物。致突变试验: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姐妹染色体互换试验、微核试验表明马蔺子素为非致突变物。 |
本品为放射增敏剂,用于放射治疗的肺癌、食道癌和头颈部癌等的放射治疗。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麦角醇 |
裂叶牵牛 旋花科 Pharbitis nil (L.) Choisy
|
|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芒果苷 |
漆树科植物芒果(Mangifera indica L.)
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
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
|
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抗炎、抑菌、抗单纯疱疹病毒HSV-2,利胆和免疫作用,缓解HSV-2病毒引起的骶骨神经根病:表现为臀部或股部疼痛或感觉异常、尿潴留,它伴随症还有直肠炎、尿道炎综合征等。HSV-2病毒妇女发生宫颈癌的危险性比一般妇女大5~10倍。对模拟高原急性低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牻牛儿醇 |
花榈木 豆科 Ormosia henryi Prain
|
1. 抗菌: 有抗细菌和真菌作用,,对发须癣菌和奥杜安氏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9mg/ml。
2. 驱虫: 有驱豚鼠蛔虫作用。
3. 其它: 小剂量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大鼠口服, 能抑制胃肠运动 (食糜的通过速度减慢),对大肠运动影响不大。接近致死量时有泻下作用。 小量口服, 对大鼠有轻度利尿作用。
毒性:具有一定的毒性。 大鼠口服LD50为4.8g/kg, 兔静脉注射为50mg/kg。 |
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较好。 |
请求发布 |
详细
|
|
莽草酸 |
芒萁 里白科 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
|
莽草酸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动、静脉血栓及脑血栓形成,具有有抗炎、镇痛作用,还可作为抗病毒和抗癌药物中间体,也具有预防禽流感药物“达菲”、“克流感”的作用。 |
|
请求发布 |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