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客用户登录

四川植物资源网

 

植物活性成分

中文名 植物来源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状态 操作
羽扇豆醇  千斤拔 豆科(蝶形花科)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 et Rolfe 枫香寄生 桑寄生科 Viscum liquidambaricolum Hayata   1.抗肿瘤作用 (1)对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羽扇豆醇对小鼠黑色素瘤有抑制生长及诱导分化作用。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分化是通过激活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KP)途径来实现的,而羽扇环 C-3结构的异同在MAKP途径的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羽扇豆醇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与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而与 MAKP途径无关。 (2)对小鼠皮肤癌的抑制作用 羽扇豆醇对皮肤癌的发生及其肿瘤标志物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3)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 羽扇豆醇对乳腺癌细胞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羽扇豆醇对雌激素受体(ER)阴性和阳性乳腺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而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说明羽扇豆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ER,然而却有一定的关联。羽扇豆醇对乳腺癌细胞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作用。 (4)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在内分泌相关肿瘤中,除乳腺癌细胞外,羽扇豆醇对前列腺癌也具有抑制作用。羽扇豆醇对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和CWR22Rr1 具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其机制主要是羽扇豆醇激活了fas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此外,羽扇豆醇对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对胰腺癌的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羽扇豆醇对胰腺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并且抑制Ras 通路可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6)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羽扇豆醇在体内外对肝癌启始细胞(tumor initiatingcell, TIC)的自我更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此外,羽扇豆醇抑制了TIC细胞在无胸腺裸鼠的致瘤能力,下调了TIC细胞的标志物CD133的表达水平。 (7)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 羽扇豆醇对白血病细胞有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羽扇豆醇对白血病细胞的抑制作用与羽扇环的羰基化有关。 (8)对其他肿瘤的抑制作用 羽扇豆醇对头颈肿瘤具有抑制作用。羽扇豆醇对人卵巢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氧化作用  具有抗炎症、抗氧化、促进创面愈合等药理作用,且在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中显示出抗癌活性,在临床上用于白血病、肝癌、结肠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治疗。 1.用于白血病、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肝癌等肿瘤的治疗。 2.可以用于骨髓移植后急性抗宿主病的预防中。  请求发布  详细
吴茱萸碱  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1.抗肿瘤活性 吴茱萸碱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包括对宫颈癌、结肠癌、肺癌、黑色素瘤、T 淋巴细胞样白血病、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比较明确的抑制增殖途径是通过Cdc2/cyclin B的作用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研究表明,吴茱萸碱通过抑制核因子κB 所调控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如CycD1、凋亡抑制蛋白、Bcl-2、Bcl-xL来促进凋亡。另外,吴茱萸碱可增加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和降低抑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并通过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途径诱导凋亡。同时,在吴茱萸碱诱导的凋亡过程中,活性氧类和NO 对p53、p21、蛋白酪氨酸激酶及其他的信号蛋白均有调节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和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吴茱萸碱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中也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抗增殖和抑凋亡的作用外,吴茱萸碱还可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2.抗老年痴呆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 也称为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种渐进的、不可逆性脑部疾病,主要由神经突触的退行性病变和神经细胞的死亡引起,导致患者认知、记忆和行为的损伤。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吴茱萸碱可增加脑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环加氧酶2在鼠AD模型的表达,但对淀粉样β 蛋白沉积没有作用。因此,吴茱萸碱对改善AD 鼠模型行为的作用被认为是通过抑制炎症作用发挥的。研究结果显示,去氢吴茱萸碱作为吴茱萸碱的同型物,表现出对AD更加有效的生物学用,去氢吴茱萸碱的化学结构已被用于临床研发新的胆碱酯酶抑制剂。 3.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吴茱萸碱可以通过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相关途径的活性,抑制3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等类固醇激素生成相关酵素的活性,降低并影响信号转导与RNA活化蛋白(StAR)表达,直接作用于大鼠肾上腺皮质束网带细胞抑制皮质酮分泌。10-4 mol·L-1 吴茱萸碱孵育大鼠睾丸间质细胞(TICs)1、2、4 h 有效降低睾酮的基本水平以及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的睾酮分泌,抑制弗司扣林引起的睾酮释放。吴茱萸碱还可抑制8-Br-cAMP 和雄甾烯二酮引起的睾酮释放。 4.减肥、降血糖作用 吴茱萸碱干预大鼠13周后,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和Lee's指数,降低肥胖大鼠内脏脂肪重量和内脏脂肪重量指数,并降低肥胖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吴茱萸碱能逆转肥胖并发的血管肥厚;与正常大鼠相比,肥胖大鼠胸主动脉组织和DRG中瞬态电压感受器阳离子通道(TRPV1)表达降低,血清和腹主动脉CGRP增加。吴茱萸碱和辣椒素能增加胸主动脉组织和DRG中TRPV1的表达;吴茱萸碱能降低血清和腹主动脉中CGRP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血管组织和DRG中CGRP和TRPV1的表达有关。 5.抗炎镇痛作用 吴茱萸碱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抑制环氧化物酶(COX-2)和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减少前列腺素(E2)释放。阻断低氧诱发的AKt、70kDa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和4E结合蛋白(4E-BP)磷酸化,调节低氧诱导性因子(HIF-1alpha)翻译过程,对mRNA水平和蛋白降解率没有影响。提示吴茱萸碱主要通过介导Akt和p70S6K的去磷酸化而抑制低氧诱导的COX-2表达。吴茱萸碱显著抑制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给予吴茱萸碱的小鼠离体回肠丧失了对感觉神经刺激的反应,保留了对迷走神经刺激的反应,吴茱萸碱通过感觉神经脱敏而发挥镇痛作用。 6.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对心脏的作用 在体外吴茱萸碱低浓度可加速豚鼠心脏组织自发节律,增加收缩力,高浓度时则反之,抑制作用在强心剂诱发的钙超载情况下增强,表明该药物对豚鼠离体心脏组织可产生间接兴奋和直接抑制的效果。抗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和心脏停搏引起的损伤,抗缺血性心律失常,均与刺激内源性CGRP的释放有关。 (2)影响血压 吴茱萸碱的降压作用通过舒张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实现,可抑制参与醛固酮甾体合成的11-羟化酶活性来影响醛固酮释放进而影响血压。吴茱萸甲醇提取物及三种喹诺酮生物碱能明显抑制血管紧张素与大鼠肝膜受体结合,一定程度解释吴茱萸调节血压功效。 (3)舒张血管 吴茱萸碱的舒张血管作用与内皮活化和抑制血管平滑肌中受体介导的Ca2+通道有关,但对不同血管作用有差异。吴茱萸碱在兔海绵体上可诱导非血管内皮依赖性、浓度依赖性的松弛,与启动QD通道和非选择性影响磷酸二酯酶以防止环核苷酸分解有关。  吴茱萸碱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 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作用;还有收缩子宫及升压作用 。治疗早老性痴呆症及中风有一定疗效  请求发布  详细
七叶内酯  续随子 大戟科 Euphorbia lathyris L.   1.抗菌作用 七叶树内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菌,体外均有抑制活性。对卡地双球菌的MIC为1:2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的MIC分别为1:2000、1:1000及1:2000。七叶树内酯(浓度为50~100μg/ml)对福氏、宋氏及施氏痢疾杆菌均有抑菌作用。 2.抗炎作用 七叶树内酯对紫外线照射豚鼠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有抑制作用。腹腔注射七叶素内酯100mg/kg或200mg/kg对大鼠蛋清性及右旋糖酐性脚肿有显著的抗炎作用,表现为踝关节的肿胀减轻及消退加速。大剂量的七叶素内酯也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七叶树内酯能降低组织胺引起的小白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另有报道,大鼠腹腔注射七叶树内酯200mg/kg,6h后测得大鼠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含量为258mg/100g腺重,与对照组(308mg/100g腺重)比较明显减少,故认为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兴奋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七叶树内酯(1:2000)可使离体蟾蜍心脏抑制。七叶树内酯(1:2000)对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有血管收缩作用。对血压的影响:麻醉猫及兔静注七叶树内酯3~10mg/kg能使血压轻微上升,可持续半小时,升压时对呼吸无明显影响。 4.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 氨水喷雾引咳法实验,小鼠腹腔注射七叶素内酯悬浊液320mg/kg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酚红排泌法证明七叶素内酯还有明显的祛痰作用。豚鼠组织胺法实验证明,七叶素内酯12.5g/kg有显著的平喘作用。此外,0.25%七叶素内酯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气管平滑肌及对抗组织胺的作用。 5.镇静、抗惊及镇痛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或灌服七叶素内酯100mg/kg能明显延长环己巴比妥的睡眠时间。腹腔注射七叶树内酯100mg/kg对小鼠电休克有一定对抗作用,可延缓士的宁及戊四氮的惊厥作用。七叶树内酯还具有镇痛作用,按Nilser法小鼠腹腔注射七叶树内酯100mg/kg,镇痛率为70%,其镇痛作用较阿司匹林强,比可待因弱。 6.对平滑肌的作用 七叶树内酯在1:2500 浓度时对家兔离体肠肌和大鼠的离体子宫均有抑制作用,表现为收缩幅度变小,弛缓期延长,频率减少,而七叶树内酯对平滑肌的作用不明显。 7.对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响 七叶树酯内具有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可能由于抑制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的缘故。七叶树内酯对大鼠无利尿作用,但对小鼠则有利尿作用。    请求发布  详细
异紫花前胡内酯  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 紫花前胡Peucedanum decursivum (Miq.) Maxim   1.抗血小板聚集。体外对ADP诱导的人型血小板聚集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钙通道阻滞作用。抑制心肌细胞的搏动认为是由于阻断钙内流。 3.对P388细胞株有显著细胞毒活性。    请求发布  详细
白屈菜碱  荷青花 Hylomecon japonica (Thunb.) Prantl et Kündig  1.用于胃肠绞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肾绞痛、痛经以及胆道蛔虫症止痛。 2.配合使用局麻药可用于妇女绝育手术。 3.复方白屈菜碱镇痛作用较好,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及癌性疼痛。     已发布  详细
白瑞香素  瑞香 瑞香科 Daphne odora Thunb.   1.药理瑞香素具有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功能恢复,扩张末梢血管以及抗动脉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并有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抗炎作用。 2.毒理小鼠灌胃的LD50为5.37g/kg,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瑞香素对实验动物的心、肝、脾、肺、肾均无明显毒性。  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其他闭塞性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辅助治疗。  请求发布  详细
去氧紫草素  紫草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anch.   1.趋化因子抑制作用:通过抑制趋化因子的活性,可以达到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及调节免疫等方面的目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紫草素具有选择性的趋化因子抑制作用,因此有望开发成为治疗炎症疾病的药物。 2.抗肿瘤作用: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对肿瘤细胞5180有一定抑制作用。目前,国内外正在从紫草素的类似结构中,筛选抗肿瘤的上市药物。 3.抗炎作用:近年发现,紫草的水提物、醚提物、醉提物都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紫草提取物及其萘醌化合物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紫草软膏对念珠性口腔疾患有明显改善作用。 4.肝损伤保护作用:紫草脂溶性和水溶性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使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肤甘肤过氧化物酶(GsH一Px)活性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并能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 5.紫草治疗烫伤在临床上的应用:紫草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能加速上皮生长、加快创面愈合。作为烫伤用药,紫草在临床上广为应用。临床上常应用紫草制剂治疗烧伤、褥疮、湿疹、疮口不愈等皮肤疾病,效果明显。    请求发布  详细
紫草素  紫草科 紫草 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anch.   1.降糖作用 紫草叶提取物及紫草聚糖(A、B、C)都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2.抑菌作用 紫草提取物对京科68-1病毒试管内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 3.对血凝的影响 腹腔注射给予紫草色素成分(紫草素、乙酰紫草素)不影响血液凝固时间,但可阻止肝素的抗凝血作用。 4.抗肿瘤作用 紫草提取物对Hela细胞DNA合成后期(G2期)有一定抑制作用。 5.抑癌作用 紫草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绒癌耐药细胞株(JAR/MTX)抑制增殖、促进凋亡及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的作用,实验显示紫草素浓度随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绒癌耐药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加。 6.对激素分泌的影响 紫草素对青春期雌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的影响实验显示,紫草组的血清激素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显著不同。表明紫草素对大鼠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抑制作用。 7.抗病毒作用 实验研究发现左旋紫草素在6.0~0.75 mg/mL 可抑制副流感病毒对鸡胚细胞的致病变作用;紫草素可抑制多重耐药HIV病毒株的复制;紫草多糖具有体外抑制HPV-DNA 活性,有明显的抗人乳头瘤病毒作用。 8.抗炎、抗过敏作用 紫草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均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对特异性过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可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9.保肝作用 紫草提取物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抑制D-氨基半乳糖肝损伤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二醛(MDA)的升高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降低。 10.其他 紫草的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不仅能够显著抑制猪油氧化、有效清除自由基、具有较强还原能力,还能参与氧化还原反。   作解热、解毒、抗炎症药。内服预防麻疹,制成软膏外用可促进肉芽生成并用于肿疡、火伤、冻疮、湿疹、水胞等。还作缓下剂通利大便。近年还用组织培养法生产罐装的shikonin,用作化妆品。  已发布  详细
黄芪多糖  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黄芪多糖(APS)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使小白鼠吞噬绵羊红细胞百分率及指数明显增强,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功能和明显的碳离廓作用、明显增加脾重量。进一步分离黄芪多糖得到3种单体多糖:123,分别进行实验,结果是多糖1能增加脾重量及细胞数,但抑制脾细胞对绵羊红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2与1相似但较弱,多糖3没有作用。黄芪皂苷能促进淋巴结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形成。黄芪能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玫瑰花结的形成。黄芪多糖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GE2的释放,但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环氧化酶抑制布洛芬则明显抑制PGE2和TNF的释放,对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因此可以提示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对体液免疫作用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黄芪在体液免疫,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体细胞,自然杀伤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诱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多方面表现出多种生理活性。其抗病毒的原理之一可能是提高患者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正常人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E3显著增加。黄芪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并且抑制总补体活性。对白细胞介素的产生有诱生作用,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对羊血球的免疫特异性玫瑰花结形成、对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具有双向作用的免疫调节剂。黄芪多糖是黄芪中免疫活性较强的一类物质它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脾及胸腺重量,溶血素,血凝素以及脾细胞总数及空斑形成细胞测定看出,黄芪多糖,红芪多糖均能对环磷酸胺或强的松龙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完全及部分对抗作用。 对细胞免疫的作用黄芪可促进体细胞免疫功能。 其增强人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可能是由于部分地降低了抑制性T细胞活性的结果。黄芪多糖可通过调节含量以及促进磷脂酰肌醇代谢,进而提高创伤后活化T淋巴细胞内IL-2mRNA及IL-2RmRNA的基因转录表达,这可能是黄芪多糖纠正创伤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机理之一。黄芪对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IgG亚类的产生有关。   对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黄芪可保护靶细胞抵抗T细胞活性,但其程度不如对T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强。它提高的NK细胞活性效果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Ⅱ型干扰素介导素。因而认为NK细胞可能是T细胞的前体细胞,黄芪对NK细胞的影响同它对T细胞的活化作用是一致的。 对诱生干扰素的影响 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包括自身诱生、促进诱生和活性发挥等3个方面。黄芪自身有一定的抗肿瘤的作用,黄芪多糖(5mg/kg)与IL-2/LAK的抗肿瘤作用相似,对IL-2/LAK的抗肿瘤效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2、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2.1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通过观察人胎肾细胞,人胎肺二倍体细胞及小鼠肾细胞在含黄芪的营养液中生长发现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增强。小鼠水煎液及正常人服用黄芪干浸膏片后,血浆CAMp含量均明显提高。小鼠SC黄芪注射液,可显著增加白细胞总数和多核白细胞数。黄芪还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及成熟过程,促进骨髓的造血功能。对体外培养肝细胞,黄芪能促进RNA及蛋白质合成,提示其能延长细胞寿命,增强细胞代谢推迟老化。   2.2 对核酸代谢的影响   黄芪多糖(ASP)抑制游离RN-ase的活力的程度是:肾<肝<肺<脾,此结果应用平衡反应的相对增加速度来解释,APS的作用在低RI组织表现显著。黄芪对人肺二倍体细胞的RNA代谢有抑制作用,黄芪煎剂可显著促进骨髓造血细胞DNA的合成,加快有核细胞分裂过程。黄芪皂苷能使再生肝DNA含量明显增加,黄芪多糖对DNA的代谢无明显的影响。   2.3 对内环核苷酸的影响 黄芪煎剂可以明显提高小鼠血浆和组织的内环核苷酸(cAMP和Cgmp)的含量而它对各器官的影响是不同的;给药对cAMP升高,cGMP下降;肝脏则与之相反;而脾脏内均增加。进一步实验表明,黄芪对cAMP的影响是由于其抑制了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cAMP-PDE)而引起的。   2.4 对蛋白质及其它代谢的影响 给小鼠用黄芪煎剂连续灌胃10天,能显著增加H-亮氨酸掺入血清、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的含量无影响,即黄芪可促进小鼠血清和蛋白质更新,并认为其中的多糖很可能是促进蛋白质更新的有效成分。黄芪皂苷100g/kg灌胃也有类似作用。黄芪对胰岛素性低血糖动物,有升高血糖水平的趋势,但提高幅度较小。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3.1 对心脏的作用   黄芪水煎剂对离体蛙心无明显作用,醇提液可使离体蛙或蟾蜍心脏收缩增强,振幅明显扩大,大剂量时则产生抑制。因此黄芪皂苷可能是通过NA、K-ATP酶实现强心作用的。据报道,黄芪能使人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有不同的增高。以上提示黄芪具有钙拮抗作用,可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CA内流量,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继发性CA损伤,且对细胞中病毒RNA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但单剂量黄芪对CVB3性心肌炎没有预防作用。黄芪皂苷对心肌有正性肌力的作用,与强心苷类药物相似。实验证明:黄芪总皂苷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犬的心脏收缩力,增强冠脉流量,对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黄芪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可能是强心作用机制之一。黄芪苷Ⅳ注射液是非洋地黄类的有效正性肌力药物。 3.2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黄芪有扩张血管和扩张冠脉作用。故认为其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而与心脏并无依存关系,与组织胺释放或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也无关系。说明黄芪对血压的影响同中枢神经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肌肽释放酶-肌肽系统,以及羟脯氨酸等方面均有关系。黄芪的降压成分曾认为系一碱性物质,但后来发现黄芪属植物根含有氨基丁酸,其含量高低与降压作用强弱几乎完全平行,故认为是降压有效成分。在血管效应方面,氨基丁酸并不能完全代表黄芪。黄芪能不同程度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游走与增殖,有利于促进血管生成过程。膜荚黄芪中的黄芪皂苷ⅡⅢⅣ等皂苷类及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等异黄酮类化合物,对孵化红细胞变形能力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膜荚黄芪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重要机理,黄芪对人红细胞膜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能是保护人红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 4 、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4.1 抗疲劳作用 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所致“阳虚”小鼠,常温游泳时间均有显著延长作用,并增加应激状态下小鼠肾上腺重量。黄芪提取液对游泳应激状态下的大鼠血浆皮质醇含量、肾上腺重量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内类脂质空泡含量均有明显提高作用。两侧颈动脉结扎所致的脑缺氧,均有显著对抗作用,可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问。 4.2 耐低温、高温作用 黄芪多糖250mg/kg、500mg/kg、腹腔注射,可明显增强正常小鼠、饥饿小鼠和氢化可的松处理的小鼠的耐低温作用,使生存时间明显提高;但无明显耐高温作用。5.4.3 抗辐射作用黄芪总黄酮对这种辐射所致的免疫系统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黄芪总黄酮具有抗氧化性及清除自由基作用,使免疫细胞避免脂质过氧化的损伤有关,同时黄芪总黄酮可能还具有改变免疫细胞能量代谢和促进淋巴细胞分裂的功能。 5 、抗衰老作用长期服用 黄芪对预防老年性动脉硬化,改善衰老的肺功能有一定的意义。体外培养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成活至52代,而含0.2%黄芪制取液的培养细胞成活至77代,用药组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器的变化与对照组细胞的衰老变比规律基本相同,但其改变程度轻,变化速率相对缓慢,特别是用药组细胞之高尔基复合体特别发达,虽然细胞已衰老而它们却不甚衰老。研究证明黄芪有延寿的良好效应,以其作为抗衰益寿的药物,值得高度重视和开发。 6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 黄芪注射液静脉注射能使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的血清白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胆固醇明显降低,并能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丝的血运,对阴囊水肿和腹水亦有明显减轻作用,给药组动物的饮食和精神状态亦较对照组好;黄芪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的量;病理观察亦证明,黄芪组病变减轻,对肾炎的这种阻抑作用可能与黄芪增强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态有关。黄芪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自发狼疮小鼠的肾脏病变。 7、 保肝作用 黄芪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的作用。两种黄芪苷ASI和SK能对抗D-半乳糖胺和醋氨酚引起的肝损伤,黄芪苷是黄芪抗肝毒损伤的有效成分,其机理除抗生物氧化外,尚与代谢调节有关。另有研究认为,黄芪对防止肝纤维化有一定作用。 8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给小鼠皮下注射黄芪可维持数小时的镇静作用。小鼠饮用30%黄芪水煎液15天,有加强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实验表明黄芪有利于小鼠大脑对信息的贮存作用 9、 对平滑肌的作用 5%和10%黄芪煎液可使在体兔肠管紧张度明显增加,蠕动变慢,振幅增大;对兔离体肠管、子宫则有抑制作用。黄芪皂苷能使豚鼠离体回肠的张力下降。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浸膏中黄芪内酯和黄芪固醇对大鼠、小鼠体重、提肛肌或肾脏等重量均无明显影响,表明无同化激素或雄性激素样作用。 11 、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芪多糖对结核菌感染有明显对抗作用;而已发现其它成分如氨基酸、生物碱、黄酮等具有显著抗滤泡生口腔炎病毒的作用。动物及传化细胞实验表明,黄芪注射液对小鼠乳鼠体内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感染过程有一定的阻断作用。黄芪对体外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活血链球菌、血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等有抗菌作用。 12、抗肿瘤作用 黄芪多糖对多种实验型肿瘤油明显的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黄芪多糖与IL-2/LAK抗肿瘤作用相似,并对IL-2/LAK有抗肿瘤效应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二者配伍应用可明显提高LA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力。二者合并进行动态细胞免疫功能观察,提示二者均具有抵抗鼠脾NK细胞活性和IL-2产生能力下降的作用。说明黄芪多糖的抗肿瘤作用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关。可改善机体肿瘤而致的免疫功能低下,促进免疫细胞活化释放内源因子,防止过氧化作用从而造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和抑制作用,用于治疗鸡马立克氏病。 13、对创伤感染的影响 黄芪多糖对实验性小鼠创伤的药理实验表明,能明显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并抑制PCE2的释放,进一步促进TNF的释放。免疫激活剂黄芪多糖与环氧化酶抑制剂布洛芬合用,既增强了巨噬细胞吞噬发光强度,又明显抑制PGE2,TNF的IL-1的分泌。由此可见,免疫激活剂和环氧化酶抑制剂的组合可望成为创伤感染药物治疗的新方案。 14、保护作用 张艳等人发现黄芪多糖对实验性肝损伤又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明显对抗四氯化碳和扑热息痛引起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对二者引起的小鼠病理组织改变又明显的保护作用。 15、对血糖的调节作用 APs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它能是葡萄糖负荷的小鼠血糖明显降低,也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反应,而且它还能明显对抗苯乙双胍引起的小鼠实验性低血糖。但是它对胰岛素性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16、黄芪多糖抗病毒作用 黄芪多糖是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其抗病毒原理:刺激巨噬细胞和T细胞的功能,使E环形成细胞数增加,诱生细胞因子,促进白细胞介素诱生,而使动物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17、黄芪多糖抗细菌作用 抗菌作用机制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药物对细菌及其毒性产物的直接抑杀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通过调动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而发挥扶正祛邪抑菌,杀菌作用。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a 、b型溶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抗菌作用。 18、肠道保健作用 黄芪多糖能够增加雏鸡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能够显著降低大肠杆菌的数量,可有效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并对肠道有害菌有抑制作用。代谢产物为短链脂肪酸,可降低肠道pH值。低的pH值一方面可以刺激肠道蠕动,从而降低致病菌的数量,另一方酸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同时有益菌在增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氢、有机酸等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产物,能够抑制治病类有害菌和外源性病菌的生存。   黄芪多糖是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黄芪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已发布  详细
迷迭香酸  石见穿 唇形科 Salvia chinensis Benth.   1、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对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2、具有极强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活性和抗氧化作用。 3、对抑郁动物模型有抗抑郁作用。 4、稳定性较好    已发布  详细
第19页 共计 40页, 显示 10条记录 共计 400 条记录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