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印度草木犀 |
拉丁学名 |
Melilotus indica (Linn.) All. |
科中文名 |
豆科 |
科拉丁名 |
Fabaceae |
属中文名 |
草木樨属 |
俗名别名 |
小花草木犀(广州植物志) |
药材名 |
印度草木樨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系细而松散。茎直立,作之字形曲折,自基部分枝,圆柱形,初被细柔毛,后脱落。羽状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边缘膜质,长4-6毫米,先端长,锥尖,基部扩大成耳状,有2-3细齿;叶柄细,与小叶近等长,小叶倒卵状楔形至狭长圆形,近等大,长10-25 (-30) 毫米,宽8-10毫米,先端钝或截平,有时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在三分之二处以上具细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被贴伏柔毛,侧脉7-9对,平行直达齿尖,两面均平坦。总状花序细,长1.5-4厘米,总梗较长,被柔毛,具花15-25朵;苞片刺毛状,甚细;花小,长约2.2-2.8毫米;花梗短,长约1毫米;萼杯状,长约1.5毫米,脉纹5条,明显隆起,萼齿三角形,稍长于萼筒;花冠黄色,旗瓣阔卵形,先端微凹,与翼瓣、龙骨瓣近等长,或龙骨瓣稍伸出;子房卵状长圆形,无毛,花柱比子房短,胚珠2粒。荚果球形,长约2毫米,稍伸出萼外,表面具网状脉纹,橄榄绿色,熟后红褐色;有种子1粒。种子阔卵形,径1.5毫米,暗褐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 |
生境 |
生于旷地、路旁及盐碱性土壤。 |
地理分布 |
产华中、西南、华南各地。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中东和欧洲均有分布。 |
功能 |
清热解毒,截疟,利尿。 |
主治 |
用于暑热胸闷,疟疾,淋病,皮肤疮疡。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