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马桑 |
拉丁学名 |
Coriaria nepalensis Wall. |
科中文名 |
马桑科 |
科拉丁名 |
Coriariaceae |
属中文名 |
马桑属 |
俗名别名 |
千年红、马鞍子、水马桑、野马桑(云南),马桑柴(贵阳),乌龙须、醉鱼儿、闹鱼儿(成都),黑龙须、黑虎大王(云南曲靖),紫桑(云南文山) |
药材名 |
马桑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1.5-2.5米,分枝水平开展,小枝四棱形或成四狭翅,幼枝疏被微柔毛,后毛,常带紫色,老枝紫褐色,具显著圆形突起的皮孔;芽鳞膜质,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毫米,紫红色,无毛。叶对生,纸质至薄革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2.5-8厘米,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沿脉上疏被毛,基出3脉,弧形伸端,在叶面微凹,叶背突起;叶短柄,长2-3毫米,疏被毛,紫色,基部具垫状突起物。花序生于二年生的枝条上,雄花序先叶开放,长1.5-2.5厘米,多花密集,序轴被腺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膜质,半透明,内凹,上部边流苏状细齿;花梗长约1毫米,无毛;萼片卵形,长1.5-2毫米,宽1-1.5毫米,边缘半透明,上部具流苏状细齿;花瓣极小,卵形,长约0.3毫米,里面龙骨状;雄蕊10,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开花时伸长,长3-3.5毫米,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具细小疣状体,药隔伸出,花药基部短尾状;不育雌蕊存在;雌花序与叶同出,长4-6厘米,序轴被腺状微柔毛;苞片稍大,长约4毫米,带紫色;花梗长1.5-2.5毫米;萼片与雄花同;花瓣肉质,较小,龙骨状;雄蕊较短,花丝长约0.5毫米,花药长约0.8毫米,心皮5,耳形,长约0.7毫米,宽约0.5毫米,侧向压扁,花柱长约1毫米,具小疣体,柱头上部外弯,紫红色,具多数小疣休。果球形,果期花瓣肉质增大包于果外,成熟时由红色变紫黑色,径4-6毫米;种子卵状长圆形。 |
生境 |
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甘肃、西藏。 |
功能 |
叶: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根:祛风活络,散结镇痛。 |
主治 |
叶:用于烧伤、毒疮,瘰疬,疥疮,湿疹,牛皮癣。
根:用于风湿麻木,风湿关节痛,淋巴结核,牙痛,狂犬咬伤,痞块瘰疬,跌打损伤,骨折。 |
药用部位 |
叶、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