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鳢肠 |
拉丁学名 |
Eelipta prostrata (L.) L.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鳢肠属 |
俗名别名 |
墨旱莲、水旱莲、莲子草、白花蟛蜞草、墨斗草、野向日葵、墨菜、黑墨草、墨汁草、墨水草、乌心草 |
药材名 |
旱莲草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10-60厘米,全株被白色粗毛。主根细长,微弯曲。茎基部常匍匐着地生根,上部直立,圆柱形,绿色或带紫红色。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披针形、椭圆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0.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窄,全缘或具细锯齿,两面均密被白色粗毛。夏、秋开花,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长梗或近乎无梗;总苞钟状,苞片5-6枚,绿色,外围为舌状花,白色,雌性,多数发育,中部为管状花,黄绿色,两性,全育。瘦果长方椭圆形而扁,无冠毛。 |
生境 |
生于沟边草丛、水田埂等较阴湿处。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及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 |
功能 |
凉血止血,滋补肝肾,清热解毒 |
主治 |
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崩,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肾虚耳鸣,须发早白,神经衰弱;外用治脚癣,湿疹,疮疡,创伤出血。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种子繁殖 |
栽培要点 |
喜温暖湿润环境,忌干旱。土壤以疏松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其次是腐植质土、粘壤土、石灰质壤土。粘土和干旱的地区不宜栽培。 |
备注 |
|
图片 |
 |
叶、花、果
|
 |
花的正面观
摄影者:李世丽
拍摄地点:雅安-名山 |
 |
花期植株形态
摄影者:李世丽
拍摄地点:雅安-名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