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滇紫草 |
拉丁学名 |
Onosma paniculatum Bur. et Franch. |
科中文名 |
紫草科 |
科拉丁名 |
Boraginaceae |
属中文名 |
驴臭草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草本。直根粗约1厘米,含紫色物质。茎单个,高40-100厘米,粗5-10毫米,有伸展的白色长硬毛和反曲的短硬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丛生,条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10-20厘米,宽1-3厘米,上面有贴生的长硬毛和短硬毛,下面密生短硬毛,沿中脉疏生长硬毛;茎生叶渐变小,无柄。圆锥花序长达30厘米;苞片三角形;花萼裂片5,披针状条形,长9-15毫米,有糙毛;花冠暗红色,筒状,长12-15毫米,5浅裂;雄蕊5,内藏,花药合生成筒,花丝和花柱有毛。小坚果长2毫米,有疣状突起。 |
生境 |
生山地干燥山坡。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西部、西藏、云南、贵州西部。
不丹也有。 |
功能 |
|
主治 |
外用治各种疮症,内服防治麻疹、痘毒 |
药用部位 |
根皮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