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楮头红 |
拉丁学名 |
Sarcopyramis nepalensis Wall. |
科中文名 |
野牡丹科 |
科拉丁名 |
Melastomataceae |
属中文名 |
肉穗草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直立草本,高10-30厘米;茎脆弱,无毛,有四稜。叶对生,膜质,卵形至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3.5厘米,基部楔形或浅心形,变化甚大,边缘有细锐齿,主脉3-5条,两面无毛或上面疏有糙伏毛,有长柄。花两性,通常数朵成簇而顶生,有时兼有腋生的,紫红色;萼筒有4翅,长2-3毫米,裂片4,宽而短,顶端有流苏状长睫毛;花瓣4,长6-9毫米;雄蕊8,相等大;花药顶端单孔开裂,长近1毫米,矩圆形,顶端二浅裂;药隔延长,基部有很小的距;子房下位,4室。蒴果略有四稜,直径约6-7毫米,顶端有4枚透明大鳞片;种子矩圆形,表面有小乳突。 |
生境 |
生在林下或溪边。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
尼泊尔至缅甸、马来亚也有。 |
功能 |
去肝火 |
主治 |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