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玉米 |
拉丁学名 |
Zea mays L. |
科中文名 |
禾本科 |
科拉丁名 |
Gramineae ( Poaceae ). |
属中文名 |
玉蜀黍属 |
俗名别名 |
玉蜀黍 |
药材名 |
包谷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高大草本,高1.5~4米。秆粗壮,直立,常不分枝,节间较长,有髓,基部各节处常有气生根,入土后,成支柱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扁平,剑形或长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有波状皱褶,具强壮的中脉,叶鞘包秆,叶舌紧贴茎。雄花聚成开展的圆锥花序,顶生,长达40厘米,雄花序的分枝呈三棱状,每节有雄小穗2,每小雄小穗含2小花,两颖几等长,膜质,顶端尖,具纤毛,外稃均为膜质,透明;雌花序圆柱形,生于叶腋,外面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阔,顶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子房具极长而细弱的花柱,顶端分叉,露出苞外。颖果略呈球形,成熟后超出颖片和稃片之外。花期6~8月,果期7~9月。 |
生境 |
田园栽培 |
地理分布 |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功能 |
根、叶:利尿,祛痰。
花柱:清血热,利尿,平肝,退黄消肿,利胆。种子:益肺宁心,健胃。
穗轴:健脾利湿。 |
主治 |
根、叶:用于小便淋沥。
花柱:用于水肿、糖尿病,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
穗轴: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泄泻。 |
药用部位 |
根、叶、花柱、种子、穗轴。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植株
|
 |
雄花序
|
 |
雌花序
|
 |
雌小穗
|
 |
即将成熟的果序
|
 |
果熟期植株形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