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抱茎蓼 |
拉丁学名 |
Polygonum amplexicaule D. Don |
科中文名 |
蓼科 |
科拉丁名 |
Polygonaceae |
属中文名 |
蓼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横走,紫褐色,长可达15厘米,茎直立,粗壮,分枝,高20-60厘米,通常数朵,基生叶卵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边缘稍外卷,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淡绿色,有时沿叶脉具短柔毛,叶柄比叶片长或近等长;茎生叶长卵形,较小,具短柄,上部叶近无柄或抱茎;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2-4厘米,开裂至基部。总状花序呈穗状,紧密,顶生或腋生,长2-4厘米;苞片卵圆形,膜质,褐色,具2-3花;花梗细弱,比苞片长;花被深红色,5深裂,花被片椭圆形,长4-5毫米,宽2-2.5毫米;雄蕊8;花柱3,离生,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两端尖,黑褐色,有光泽,长4-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000-3300米的山坡林下、山谷草地。 |
地理分布 |
产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
功能 |
顺气解痉、散瘀止血。 |
主治 |
|
药用部位 |
根状茎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