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偏翅唐松草 |
拉丁学名 |
Thalictrum delavayi Franch. |
科中文名 |
毛茛科 |
科拉丁名 |
Ranunculaceae |
属中文名 |
唐松草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无毛。茎高60-200厘米。茎下部及中部为三至四回羽状复叶,长达50厘米;小叶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0.5-3.6厘米,宽0.3-2.5厘米,3浅裂,浅裂片全缘或具1-3牙齿,脉平,不明显。花序圆锥状,长15-40厘米;花梗长0.8-2.5厘米;花直径1-1.5厘米;萼片4(-5),紫色,卵形或椭圆形,长5-8毫米;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丝形;心皮12-22,子房具短柄,花柱短,柱头小。瘦果具柄,斜倒卵形,长约1厘米,沿腹缝和背缝有翅。6-9月开花。 |
生境 |
生海拔1900-3400米间山地林边、沟边、灌丛或疏林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在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东部。 |
功能 |
|
主治 |
牙痛、眼痛等症 |
药用部位 |
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