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白花丹 |
拉丁学名 |
Plumbago zeylanica L. |
科中文名 |
蓝雪科(白花丹科) |
科拉丁名 |
Plumbaginaceae |
属中文名 |
蓝雪属(白花丹属) |
俗名别名 |
白花藤(唐本草)、白雪花(广东、广西) |
药材名 |
白花丹 |
形态特征 |
常绿亚灌木,攀援状。叶纸质,卵形,长4-6.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下延至叶柄成窄翅,半鞘状抱茎,全缘,侧脉约7对;叶柄长约4毫米,基部具2耳状附属物。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具腺体。萼管长约1.1厘米,有棱,棱具有柄腺体;花冠白色,花冠筒长1.7-2厘米,裂片倒卵形,开展;子房长圆形,花柱细长,柱头5裂,线形,蒴果长圆形,长5-7毫米,顶端尖,熟时上部5瓣裂。种子浅褐色,长约7毫米。花期10月至翌年3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
生境 |
多生于海拔150-1600米路旁灌丛中、山坡林内。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东南及南部、云南、贵州南部、广西、海南、香港、广东、台湾、福建。
印度、东南亚也有分布。 |
功能 |
祛风止痛、散瘀消肿 |
主治 |
全株及根:跌打损伤、腰腿扭伤、风湿关节疼痛、经闭、白血病、高血压等症。
鲜叶可外敷疮疖、毒蛇咬伤;
|
药用部位 |
全株及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