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娃儿藤 |
拉丁学名 |
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 ex Steud. |
科中文名 |
萝藦科 |
科拉丁名 |
Asclepiadaceae |
属中文名 |
娃儿藤属 |
俗名别名 |
白龙须(湖南)、三十六根(广东) |
药材名 |
卵叶娃儿藤 |
形态特征 |
攀援灌木。须根丛生,黄白色,有香气,味辛辣。茎、叶柄、叶两面、花序梗、花梗及花萼均被锈黄色柔毛。叶卵形,长2.5-6厘米,宽2-5.5厘米,基部浅心形,侧脉4对。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不规则2歧,丛生叶腋,较叶短,花序梗直。花径5毫米;花萼内面基部无腺体,萼片卵形;花冠黄或黄绿色,裂片长圆状披针形,被微毛;副花冠裂片卵形,背部肉质,顶端高达花药1/2;花粉块球形,平展;柱头五角状,平顶。蓇葖果双生,圆柱状披针形,长4-7厘米,径0.7-1.2厘米,无毛。花期4-8月;果期8-12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900米以下山地灌丛、草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香港、广东、湖南、台湾、福建。
印度、缅甸、老挝、越南也有分布。 |
功能 |
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止咳定喘,解蛇毒。 |
主治 |
风湿筋骨痛,跌打肿痛,咳嗽,哮喘,毒蛇咬伤。
|
药用部位 |
根或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