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鼠李 |
拉丁学名 |
Rhamnus davurica Pall. |
科中文名 |
鼠李科 |
科拉丁名 |
Rhamnaceae |
属中文名 |
鼠李属 |
俗名别名 |
臭李子(吉林)、大绿(河北)、女儿茶、牛李子(救荒本草) |
药材名 |
鼠李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胸径20厘米。幼枝无毛,小枝褐色或红褐色,具顶芽,或有时分叉处具短针刺。叶宽椭圆形、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稀倒披针状椭圆形,长4-13厘米,宽2-6厘米,先端突尖、短渐尖或渐尖,稀钝或圆,基部楔形或近圆,稀稍偏斜,具细圆齿,齿端有红色腺点,下面沿脉被白色疏柔毛,侧脉4-5(6)对;叶柄长1.5-4厘米,近无毛。果径6毫米,黑褐色;果梗长1-1.2厘米。种子背侧纵沟与种子等长,种子与内果皮贴生。花期5-6月;果期7-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山坡、沟谷、林缘、灌丛中。 |
地理分布 |
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四川、陕西、宁夏。前苏联、蒙古、朝鲜也有分布。 |
功能 |
树皮:清热,通便。果实:止咳,祛痰。 |
主治 |
树皮:用于大便秘结。
果实:用于支气管炎,肺气肿,龋齿痛,痈疖。
|
药用部位 |
树皮和果实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