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板栗 |
拉丁学名 |
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 |
科中文名 |
壳斗科 |
科拉丁名 |
Fagaceae |
属中文名 |
栗属 |
俗名别名 |
栗子,魁栗(河北),毛板栗、瓦栗子树(湖北) |
药材名 |
栗 |
形态特征 |
乔木,高达15米,胸径1米;树皮深灰色,不规则深纵裂。幼枝被灰褐色绒毛。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9-1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圆或宽楔形,有锯齿,齿端具芒状尖头,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侧脉10-18对;叶柄长0.5-2厘米,被细绒毛或近无毛。雄花序长9-20厘米,被绒毛;雄花每簇具花3-5,雌花常生于雄花序下部,2-3(5)朵生于总苞内,花柱下部被毛。壳斗连刺径4-6.5厘米,密被紧贴星状柔毛果通常2-3,径2-2.5厘米,暗褐色,顶端被绒毛。花期4-6月;果期9-10月。 |
生境 |
多栽培。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 |
地理分布 |
产于辽宁以南各地,除新疆青海以外,均有栽培;以华北和长江流域各地栽培集中,产量最大。云南维西海拔2800米有栽培。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
功能 |
果实:滋阴补肾。
花序:止泻。
|
主治 |
果实:主治肾虚腰痛。
花序:主治腹泻,红白痢疾,久泻不止,小儿消化不良。瘰疬瘿瘤。
壳斗:治丹毒、红肿。
树皮:主治疮毒漆疮。
根皮:主治疝气。
叶:主治百日咳。
|
药用部位 |
果实、花序、壳斗、树皮、根皮、叶。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