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刺桐 |
拉丁学名 |
Erythrina orientalis (L.) Murr. |
科中文名 |
豆科(蝶形花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Papilionaceae ) |
属中文名 |
刺桐属 |
俗名别名 |
广东象牙红、海桐树、鸡桐木(广东)、鸡公树(海南岛)、山芙蓉(台湾)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大乔木,高达20米。顶生小叶宽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8-15厘米,先端渐钝尖,基部平截或宽楔形,无毛。萼佛焰苞状,上部深裂达基部;旗瓣卵状长椭圆状。果肿胀,长15-30厘米。种子4-12,暗红色。花期3月;果期9月。 |
生境 |
栽培 |
地理分布 |
原产热带亚洲。四川金阳、贵州、广东和海南岛、广西、台湾、西沙群岛等地栽培。 |
功能 |
|
主治 |
根皮:风湿性关节炎
叶:驱虫及止吐。
注:印度用树皮作退热药。 |
药用部位 |
根皮及叶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栽培植株花期形态
图片由成都植物园拍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