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龙眼 |
拉丁学名 |
Dimocarpus longan Lour. |
科中文名 |
无患子科 |
科拉丁名 |
Sapindaceae |
属中文名 |
龙眼属 |
俗名别名 |
元肉、桂圆肉 |
药材名 |
龙眼 |
形态特征 |
常绿乔木,树皮块状开裂,幼枝生锈色柔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4-6对,革质,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叶面波浪状起伏。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有锈色星状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萼片、花瓣各5;雄蕊8。果球形,核果状,不开裂,外皮黄褐色,粗糙。假种皮白色透明,肉质,多汁,味甜。种子球形,黑褐色,光亮。 |
生境 |
多栽植于丘陵地和园圃。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 |
功能 |
根:利湿,通络。
叶:清热解毒,解表利湿。
假种皮:补心脾,养血安神。
种子:止血,止痛。 |
主治 |
根:乳糜尿,白带,风湿关节痛。
叶: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冒,肠炎;外用治阴囊湿疹。
假种皮(龙眼肉):病后体虚,神经衰弱,健忘,心悸,失眠。
种子(龙眼核):胃痛,烧烫伤,刀伤出血,疝气痛;外用治外伤出血。 |
药用部位 |
根、叶、假种皮(龙眼肉)及种子(龙眼核) |
繁殖方式 |
种子繁殖 |
栽培要点 |
不拘土质,但以适润之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早春落叶后做修剪整枝。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