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灰毛槐树 |
拉丁学名 |
Sophora velutina Lindl. |
科中文名 |
豆科(蝶形花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Papilionaceae ) |
属中文名 |
槐属 |
俗名别名 |
紫花苦参(云南植物地理)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达3米。幼枝、叶柄及叶轴稍被锈色绒毛。小叶9-25,对生或互生,长圆形或披针形,长1.7-3(5)厘米,近革质,先端尖或钝,有短尖头,幼叶被毛,上面被平伏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灰色或棕色绢毛。总状花天酒地序顶生或与叶对生,长达16悲哀,花密生;萼筒状,长约9毫米,长于花梗,萼齿卵形或三角形;花序轴、花梗及萼密被灰色或棕色绢毛;花冠紫色,旗瓣倒卵形,在瓣片基部有2个附属物,有时仅1枚或缺,翼瓣长于或等于旗瓣,长约1.3厘米,具耳,龙骨瓣宽于翼瓣,具耳;雄蕊微连合。果长6-7厘米,幼时密被棕色柔毛,成熟果在缢缩处毛较密,在种子突起处毛稀疏,念珠状不显著,开裂。种子2-3(6),黄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
生境 |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及云南。 |
功能 |
|
主治 |
植株煎水,可治牛马瘟病。 |
药用部位 |
全株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