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刺悬钩子 |
拉丁学名 |
Rubus Pungens Camb. |
科中文名 |
蔷薇科 |
科拉丁名 |
Rosaceae |
属中文名 |
悬钩子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落叶小灌木,高约50厘米。小枝紫褐色,有小皮刺。羽状复叶,小叶5-7(9),长圆状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2-3.5(7),先端渐尖,基部圆、平截或宽楔形,缺刻状重锯齿,上面疏被柔毛,下面疏被毛和皮刺;叶柄及叶轴疏被小刺;托叶披针形,与叶柄连合。花1-3腋生;花梗长约2厘米,被毛和皮刺;花径2厘米;萼密被皮刺;花瓣粉红色,倒卵形或长圆形。聚合果半球形,径约1厘米,红色。花期4-7月;果期6-9月。 |
生境 |
生于山坡荫处、山谷、溪边、密林内。 |
地理分布 |
产于四川、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浙江、福建、台湾、湖北、云南、西藏等省区。巴基斯坦、印度也有分布。 |
功能 |
|
主治 |
根:主治盗汗,可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根、叶:消食、利尿。 |
药用部位 |
根、叶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