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薯蓣 |
拉丁学名 |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D. batatas Decne.] |
科中文名 |
薯蓣科 |
科拉丁名 |
Dioscoreaceae. |
属中文名 |
薯蓣属 |
俗名别名 |
山薯蓣、山药、怀山药、淮山、白山药 |
药材名 |
山药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缠绕草本。根状茎短,根直生,肉质肥厚,呈圆柱状棍棒形,长可达1米,直径2~7厘米,外皮灰褐色,生多数须根,质脆,断面白色带粘性。茎细长,通常带紫色,有棱线,光滑无毛。叶对生或3片轮生,叶腋常生珠芽名“零余子”,俗称“山药豆”。叶片形状多变化,三角状卵形至三角状宽卵形,长3.5~7厘米,通常三裂,侧裂片圆耳状,中裂片先端渐尖;叶脉7~9条自叶基发出。6~8月开花,花雌雄异株,极小,黄绿色,均成穗状花序,雄花序直立,雌花序下垂。花乳白色,花被6片;雄花有6个雄蕊;雌花花柱3,柱头2岐。蒴果有3棱,呈翅状;种子扁圆形;有宽翅。 |
生境 |
栽培或野生于山地向阳处。 |
地理分布 |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河南、山西、河北、陕西等省 |
功能 |
健脾止泻、补肺益肾。 |
主治 |
脾虚久泻、慢性肠炎、肺虚喘咳、慢性肾炎、糖尿病、遗精、遗尿、白带。 |
药用部位 |
根 |
繁殖方式 |
用芦头繁殖。每年10月将地下根挖出,将上部芦头5~8寸长折下作栽子,略晒至伤口愈合后放入窖内贮藏。第二年4月(清明~谷雨)取出,在畦内按行距1~1.5尺开沟,沟距5寸,顺沟平放栽种,株距5~6寸,覆土2~3寸。
珠芽繁殖,秋天采收珠芽(山药豆),稍晒后贮藏。第二年4月取出,选大粒圆形、无伤的痛栽,按行距1尺开沟,沟深2寸,株距3~4寸,将珠芽放入沟内,覆土2寸,1个月左右出芽。出苗后,苗高1尺左右,搭架,使茎蔓生长。5~8月追肥,以粪稀及厩肥为主。雨季注意排水,浇水适量,过多引起锈病或早期落叶。 |
栽培要点 |
喜温暖,耐寒。宜选排水良好、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叶、珠芽
|
|
拍摄部位:果
拍摄者:李小杰 |
|
拍摄部位:叶、花
拍摄者:李小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