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野豇豆 |
拉丁学名 |
vigna vexillata (L.) Benth. |
科中文名 |
豆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 |
属中文名 |
豇豆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野豇豆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缠绕草本。主根圆柱形或圆锥形,外皮橙黄色。茎上被棕色粗毛,后渐脱落。复叶互生,具3小叶,总叶柄长2.5-5厘米,被长粗毛;小叶柄极短,有棕褐色粗毛;托叶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被长粗毛;顶生小叶菱状卵形或广卵形,外侧特宽,长4-8厘米,宽2.5-4.5厘米,两面均散生黄白色长粗毛。夏季开花,总状花序腋生;花梗极短,被棕褐色粗毛;花萼钟形,5裂,有疏短毛;花冠蝶形,淡红紫色,旗瓣近圆形,顶端微缺。荚果圆柱形,长9-11厘米,径约5毫米,被棕褐色粗毛,顶端有喙。种子椭圆形,黑色,有光泽。 |
生境 |
生于向阳山坡林缘和山野草丛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陕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及云南等省。 |
功能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利咽喉。 |
主治 |
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腮腺炎,疮疖,小儿麻疹余毒不尽,胃痛,腹胀,便秘,跌打肿痛,骨折。 |
药用部位 |
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花的侧面观
|
|
拍摄部位:叶、花
|
|
花的正面观
|
|
拍摄部位:花
|
|
原生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