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野苦荬菜 |
拉丁学名 |
Ixeris denticulata (Houtt.) Stebb.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野苦荬属 |
俗名别名 |
苦荬菜(江苏、福建)、秋苦荬菜、墓头回(江苏)、牛舌菜、稀须菜、盘儿草、山林水火草 |
药材名 |
野苦荬菜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无毛,含白色乳汁。茎分枝多,常带紫红色,基生叶丛生,叶片卵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圆,基部渐窄,下延成翼柄,叶缘作波状齿裂,提琴状羽裂或羽状分裂,裂片复作细齿状;茎生叶互生,叶片基部延伸成两耳抱茎,先端尖,边缘有大小深浅不等的齿裂,少有全缘的,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4-7月开黄色花,头状花序小,集生于茎顶或枝节端成伞房状排列;总苞长约6毫米,外层苞片甚小,长约1毫米,内层苞片条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舌状花长6-8毫米,舌片先端5齿裂,花药、柱头均为黄色。瘦果长圆形,长1.3毫米,熟时黑褐色,先端喙长约0.8毫米。冠毛多,白色。 |
生境 |
生于田野、山坡路子旁、房前屋后。 |
地理分布 |
我国境内广有分布 |
功能 |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血,止带。 |
主治 |
子宫颈糜烂,白带过多,子宫出血,下腿淋巴管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乳痈疖肿,烧、烫伤,阴道滴虫病。 |
药用部位 |
全草或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