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黄花香薷 |
拉丁学名 |
Elsholtzia flava (Benth) Benth. |
科中文名 |
唇形科 |
科拉丁名 |
Labiatae |
属中文名 |
香薷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直立半灌木,茎分枝,枝钝四棱形,具浅槽及细条纹,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先端骤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偏斜,边缘为具小突尖的圆齿或圆齿状锯齿,上面榄绿色,被短柔毛,沿中脉及侧脉更密,下面淡绿色,除叶脉被微柔毛外余部无毛,密被淡黄色腺点;叶柄腹凹背凸,密被灰白色短柔毛。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粗壮,具梗,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位于穗状花序下部的轮伞花序稍疏离,上部的靠近;下部苞叶与叶同形,超过轮伞花序,向上变小,呈苞片状,宽卵形,先端具小突尖,外面略被微柔毛,边缘具缘毛;花梗与序轴密被灰白色短柔毛。花萼钟形,外面被短柔毛及腺点,内面在上部被短柔毛,明显10脉,萼齿5,钻状线形,先端线状尖头;花萼果时管状钟形。花冠黄色,外面被白色柔毛及腺点,内面近基部具斜向间断髯毛毛环;冠筒向上渐宽,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近圆形,边缘啮蚀状,侧裂片近圆形,先端圆形。小坚果长圆形,黑褐色。花期7一10月,果期9一11月。 |
生境 |
生于开旷耕地、路边、沟谷旁、灌丛中及林缘,海拔1050—2900米。 |
地理分布 |
产于洪雅、德昌、盐源、木里、会理等地。湖北、贵州、云南、浙江也有分布。亦见于尼
泊尔、锡金、印度北部。
|
功能 |
有发表功效。 |
主治 |
|
药用部位 |
全草入药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