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丹参 |
拉丁学名 |
Salvia miltiorrhiza Bge. |
科中文名 |
唇形科 |
科拉丁名 |
Labiatae. |
属中文名 |
鼠尾草属 |
俗名别名 |
活血根、赤参、紫丹参 |
药材名 |
丹参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柔毛。根圆柱形,砖红色。茎直立。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7,顶端小叶较大,小叶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钝,基部宽楔形或斜圆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被柔毛。轮伞花序有花6至多朵,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密被腺毛和长柔毛;花萼钟状;花冠蓝紫色,二唇形,上唇直立,略成镰刀状,先端微裂,下唇较止唇短,先端3裂;发育雄蕊2枚,伸出花冠管外面盖于止唇之下,药隔长,花丝比药隔短;子房上位,4深裂,花柱较雄蕊长,柱头2裂。小坚果长圆形,熟时暗棕色或黑色,包于宿萼中。花期5~8月,果期8~9月。 |
生境 |
生于山坡草地、林下,溪流旁等处。 |
地理分布 |
主产于河南、四川、江苏、安徽等地。 |
功能 |
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
主治 |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
药用部位 |
根及根茎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