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饿蚂蟥 |
拉丁学名 |
Desmodium sambuense (D. Don) DC. |
科中文名 |
豆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 |
属中文名 |
绿豆属 |
俗名别名 |
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 |
药材名 |
饿蚂蟥 |
形态特征 |
小灌木,高达2米。枝有棱,疏生丝光长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有淡黄色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顶生小叶片宽椭圆形,长4.5-8.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有小凸尖,基部圆形或钝,全缘,粗糙,侧生小叶较小,略斜。花粉红色或带白色,顶生花序圆锥状,腋生花序总状,长达16厘米,花密生;花萼钟状,萼齿稍二唇形,有长柔毛;花冠蝶形,旗瓣无爪,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较短;雄蕊10,二体;子房背腹及花柱被毛。荚果密生褐色绢毛,有4-7荚节,腹缝线缢缩,背缝线稍成波状。 |
生境 |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缘。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 |
功能 |
清热解毒,消食止痛。 |
主治 |
胃痛,小儿疳积,腮腺炎,淋巴结炎,毒蛇咬伤。 |
药用部位 |
根或全株及种子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