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蚕茧草 |
拉丁学名 |
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 |
科中文名 |
蓼科 |
科拉丁名 |
Polygonaceae. |
属中文名 |
蓼属 |
俗名别名 |
蓼子草、小蓼子草、红蓼子 |
药材名 |
蚕茧草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状茎匍匐横走。茎直立,无毛或有贴伏刚毛,节处略膨大。单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2厘米,两端窄尖,两面有伏毛及腺点,或仅边缘及脉上有毛;托叶鞘长筒状,膜质,脉明显,上端平截,有细裂状长缘毛,较筒部稍短,长8-15毫米。秋季开白色或淡红色花;穗状花序顶生,细长圆柱形,长5-12厘米;花被片5,长3-6毫米;雄蕊8,子房上位,卵形,花柱2-3。瘦果椭圆状卵形,长2-2.5毫米,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
生境 |
生于路边湿地、水边及山谷草地,海拔20-1700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和四川等省。 |
功能 |
散寒活血,止痢。 |
主治 |
腰膝寒痛,麻疹,菌痢。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花序
|
|
花序
|
|
叶、花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