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灰栒子 |
拉丁学名 |
Cotoneaster acutifolius Turcz. |
科中文名 |
蔷薇科 |
科拉丁名 |
Rosaceae |
属中文名 |
栒子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灰栒子 |
形态特征 |
落叶灌木,高2-4米;小枝细,棕褐色,幼有长柔毛。叶椭圆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先端急尖,少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幼时两面有长柔毛,老时近无毛;叶柄有短柔毛。聚伞花序,有花2-5朵,总花梗和花梗有长柔毛;花白色带红晕;萼筒钟状或短筒状,外面生短柔毛,裂片三角形;花瓣直立,宽倒卵形或矩圆形。梨果椭圆形,黑色,小核2-3。 |
生境 |
生于海拔1400-3700米的山坡或山沟丛林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蒙古也有。 |
功能 |
凉血,止血。 |
主治 |
鼻衄,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 |
药用部位 |
枝、叶及果实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喜光,稍耐荫,耐寒,耐旱,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深根性。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