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香椿 |
拉丁学名 |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
科中文名 |
楝科 |
科拉丁名 |
Meliaceae |
属中文名 |
椿属 |
俗名别名 |
红椿、椿芽树 |
药材名 |
香椿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高5-12(-25)米。树皮赭褐色,片状剥落;幼枝被柔毛。双数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有特殊气味;小叶10-22片,对生,具短柄,叶片纸质,矩圆形或披针状矩圆形,长8-15厘米,宽2-4厘米,先端长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具疏锯齿或近全缘,两面无毛或仅下面脉腋内有长髯毛。春末开白色小花,圆锥花序顶生,花芳香;萼短小;花瓣5;退化雄蕊5,与5个发育雄蕊互生;子房有沟纹5条。蒴果窄椭圆形,长1.5-2.5厘米,5瓣裂开。种子椭圆形,一端有膜质长翅。 |
生境 |
生于村边、路旁及房前屋后。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华北至东南和西南诸省区。 |
功能 |
祛风利湿,止血止痛。 |
主治 |
根皮:痢疾,肠炎,泌尿道感染,便血,血崩,白带,风湿腰腿痛。
叶及嫩枝:痢疾。
果: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
药用部位 |
根皮、叶、嫩枝及果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全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