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白药谷精草 |
拉丁学名 |
Eriocaulon cinereum R. Brown |
科中文名 |
谷精草科 |
科拉丁名 |
Eriocaulaceae |
属中文名 |
谷精草属 |
俗名别名 |
谷精草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草本。须根稠密。茎很短。叶基生,条形或披针状条形,顶端渐尖,半透明,具横脉,无毛。花葶从叶丛中生出,多数,长短不一,头状花序顶生,熟时宽卵形至近球形,淡黄色至墨绿色,花序托常有密毛,偶无毛;花序柄有纵棱,扭转;鞘状苞片口部斜裂;总苞片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顶端钝,淡黄绿色至灰黑色,膜质,无毛;苞片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顶端稍尖,中央常黑色或带褐色,膜质,无毛或背部偶有毛;花小,单性,雌花和雄花生于同一花序上;雄花:常生于花序中央,花萼合生成佛焰苞状,外侧开裂,顶端3齿裂,带灰褐色;花冠合生成柱状,顶端3裂片,淡黄白色,裂片顶端有短毛,远裂片稍大,其腹面有时亦具少
数毛,各有1褐色或黑色腺体;雌花:花萼常为2,离生,狭条形或狭条状披针形,顶端渐尖,稍带灰黑色,有少许细长毛或无毛;无花瓣;子房上位有子房柄,3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分枝3。蒴果,球形。种子矩圆形或卵圆形,表面有网格,无突起。花、果期6—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500—2100米的水田、沟边、沼泽地。 |
地理分布 |
产于越西、会理、宜宾、南溪、筠连、古蔺、南充、苍溪、巴中等市县。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越南、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与非洲等也有分布。
|
功能 |
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
主治 |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