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苦荞麦 |
拉丁学名 |
Fagopyrum tataricum (L.) Gaertn. |
科中文名 |
蓼科 |
科拉丁名 |
Polygonaceae. |
属中文名 |
荞麦属 |
俗名别名 |
野兰荞、万年荞 |
药材名 |
苦荞麦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块根类圆形或不规则块状。茎直立,分枝,绿色或略呈紫色,有细条纹。单叶互生,有长柄,柄的基部扩大抱茎;叶片宽三角形,长2-7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缘;托叶鞘膜质,黄褐色。秋季开白色或淡红色小花,花序总状,花梗细长,花排列稀疏;花被5深裂,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个,短于花被;花柱3,较短,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3棱,棱上部锐利,下部圆钝,黑褐色,有3条深沟。花期6-9月,果期8-10月。 |
生境 |
生于林边或山坡草丛。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东北、西北、西南各省区。野生或家种。 |
功能 |
理气止痛,健脾利湿。 |
主治 |
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损伤。 |
药用部位 |
块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叶、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