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卷丝苣苔 |
拉丁学名 |
Corallodiscus kingianus (Craib) Burtt |
科中文名 |
苦苣苔科 |
科拉丁名 |
Gesneriaceae |
属中文名 |
珊瑚苣苔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8--16(20)厘米,根状茎粗壮,叶柄宿存。叶全基生,革质或薄革质,三角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尖,基部楔形,下延为翅状,叶面无毛,微皱褶,背面密被褐色及白色毛,侧脉4--6对,背面显著突出,边缘全缘,被白色纤毛如镶边状,有时微向上反卷;外部叶柄粗壮,密被毛,上面扁平,背面突出。花葶腋生,直立或斜出,粗壮,密被褐色毡毛及白色毛,伞状聚伞花序,花萼5深裂,背面密被褐色毛,内侧无毛,具5脉,边缘先端具纤毛;花冠蓝紫色,筒状,上唇2裂,下唇3裂;子房长圆形,无毛,长于花萼,柱头头状,微凹陷;花盘全缘。蒴果长圆形,花萼宿存。花、果月6--8月。 |
生境 |
常生于海拔2900—3700(4600)米的林下岩石上。 |
地理分布 |
产于康定、理塘、乡城、稻城、得荣、木里等县。分布于西藏、青海、云南西北部。印度锡金邦、不丹也有分布。 |
功能 |
|
主治 |
解野菜等中毒、治热性腹泻等。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