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白花大苞苣苔 |
拉丁学名 |
Anna ophiorrhizoides (Hemsl.) Burtt et Davidson |
科中文名 |
苦苣苔科 |
科拉丁名 |
Gesneriaceae |
属中文名 |
大苞苣苔属 |
俗名别名 |
漏斗苣苔、青竹标 |
药材名 |
白花大苞苣苔 |
形态特征 |
木质草本或亚灌木,高40—60厘米。茎亮褐色,光滑无毛。叶对生或交互对生,常在3—4节密集,1—2节散生,老叶柄紫色,被黑色短毛;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两侧微不对称,先端锐尖,边缘具不规则钝齿,叶面暗绿色带紫色,下面紫色,被紫褐色毛,下面脉上被紫色毛。聚伞花序腋生枝顶或小枝上部,总花梗暗紫色,无毛;苞片宽卵形,无毛。小花梗无毛,紫色;花萼白色,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圆形;花冠漏斗状,黄白色,外侧被短毛,花冠管上唇2裂,下唇3裂,子房圆柱形,柱头头状;花盘杯状,边缘深波状。蒴果线形,亮褐色,种子小,多数,两端各具短毛。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850—1200米的林下。 |
地理分布 |
分布四川、贵州。 |
功能 |
敛肺止咳、收敛止血、利湿止痛。 |
主治 |
用于肺虚咳喘者、咳血、鼻衄等出血性疾病、风湿痹痛者。 |
药用部位 |
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花
拍摄者:李小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