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甘葛藤 |
拉丁学名 |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
科中文名 |
豆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 |
属中文名 |
葛属 |
俗名别名 |
粉葛、甘葛、葛条 |
药材名 |
葛根 |
形态特征 |
缠绕藤本,被褐色短柔毛和倒生硬毛,有肥厚的块根;三出复叶互生,托叶中部着生,披针状长圆形,小叶阔卵形或卵状菱形,两面被糙伏毛;总状花序腋生,总轴被黄色绒毛;花冠蝶形,紫色,基部有内折的耳及硬痂状附属体,龙骨瓣镰状长圆形,雄蕊10枚,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密被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 |
生境 |
栽培或野生于山野灌丛疏林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功能 |
解饥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
主治 |
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
药用部位 |
根 |
繁殖方式 |
种子、分根或压条法繁殖 |
栽培要点 |
喜温暖湿润,耐寒、耐旱、耐瘠薄,生命力强,但应搭建棚架以利于其藤蔓伸展。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