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小蓝雪花 |
拉丁学名 |
Plumbagella micrantha (Ledeb.) Spach |
科中文名 |
蓝雪科 |
科拉丁名 |
Plumbaginaceae |
属中文名 |
小蓝雪花属 |
俗名别名 |
刺矶松 |
药材名 |
鸡娃草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茎直立或斜上,紫红色或绿色,具棱槽,通常分枝,有稀疏小皮刺。单叶互生;茎下部的叶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窄成柄,抱茎,叶缘具细锯齿或全缘;茎上部的叶披针形或长卵形,先端渐尖,基部耳形。穗状花序,有时密集成头状;苞片卵形,膜质;萼卵形,长于花冠,花后膨大,5棱,先端5齿裂,外被腺毛;花冠狭钟状,浅蓝紫色,5浅裂;雄蕊5,花丝基部扩大;子房1室。蒴果,近基部环状开裂。 |
生境 |
生于农田、路沟渠旁。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西藏和新疆等省区。 |
功能 |
解毒,杀虫。 |
主治 |
头癣,体癣,手癣,足癣。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