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鹿蹄草 |
拉丁学名 |
Pyrola rotundifolia ssp. Chinensis |
科中文名 |
鹿蹄草科 |
科拉丁名 |
Pyrolaceae |
属中文名 |
鹿蹄草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长而横生,斜升,基生叶4-7片。叶革质,圆卵形至圆形,边缘强度反卷,下面往往呈灰蓝绿色。花葶有1-2个苞片;总状花序多花密生;苞片舌形,长等于或稍长于花梗;花大;花瓣白色或稍带粉红,基部狭缩成短狭片。 |
生境 |
生于林中。 |
地理分布 |
广布于云南、西藏东南部、四川、湖北、贵州、陕西、青海、甘肃、河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宜兴)。 |
功能 |
作收敛剂,民间用作补药。 |
主治 |
治虚痨止咳,强筋健骨。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