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叉枝毛连菜 |
拉丁学名 |
Picris divaricata Vaniot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isitae. |
属中文名 |
苦荬菜属 |
俗名别名 |
剪刀菜、野莴苣菜、滇苦菜 |
药材名 |
尖刀苦马菜 |
形态特征 |
二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全体被白色细毛,折断时有白色液汁。茎累赘而直立,被丁字毛。基生叶密集,近轮生,在花期生存,叶片卵状矩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6厘米,宽5-15毫米,先端钝尖;基部渐窄成具翅的叶柄,具波状齿,两面有短硬毛;茎生叶少数,互生,叶片较窄小,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无叶柄,有齿或全缘;上部叶渐小,条形,被睫毛及短硬毛。夏季茎顶开黄色小花,头状花序常2个在枝端排列成二叉分枝的疏生伞房花序;总苞筒状钟形,总苞片外层的短,条形,内层的为条状披针形,背面被短硬毛;花全为舌状,顶端有5小齿;聚药雄蕊5个,花药基部箭形;子房下位,花托无鳞片。瘦果红褐色,长约4毫米,有纵棱,顶端密生白色羽毛状的冠毛。 |
生境 |
生于山坡路旁或草丛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
功能 |
清热解毒。 |
主治 |
感冒发热;外用治毒蛇咬伤。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