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竹叶榕 |
拉丁学名 |
Ficus stenophylla Hemsl. |
科中文名 |
桑科 |
科拉丁名 |
Moraceae |
属中文名 |
榕属 |
俗名别名 |
长叶牛奶子 |
药材名 |
竹叶榕 |
形态特征 |
小灌木,高1一3米。小枝散生灰白色短糙毛,节间短。叶互生,纸质,条状披针形,长5—13厘米,通常宽不超过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叶面深绿色,平滑无毛,背面浅绿色,散生点状钟乳体,全缘;叶柄长3一7毫米;托叶披针形,长约8毫米,红色,膜质,早落。榕果椭圆状球形,成熟时深红色,直径7一8毫米;雄花和瘿花生雄株榕果内;雄花生于近口部,具短柄,花被片3—4,披针形,红色;瘿花具柄,花被与雄花同数,倒披针形,红色,子房透镜状,花柱短,侧生;雌花生于雌株榕果内壁,近无柄,花被片4,条形,顶端钝。瘦果近球形,一侧凹下。花期5月;果期6一7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900—1400米的溪边或道旁。 |
地理分布 |
产于南川、德昌、米易、盐边。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越南北方、泰国北部也有。 |
功能 |
祛痰止咳,行气活血,祛风除湿。 |
主治 |
咳嗽,胸痛,跌打肿痛,肾炎,风湿骨痛,乳少。 |
药用部位 |
根、茎及全株。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