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波罗蜜 |
拉丁学名 |
Artocarpus nitidus subsp.lingnanensis (Merr.) Jarr. |
科中文名 |
桑科 |
科拉丁名 |
Moraceae |
属中文名 |
波罗蜜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乔木,高达17米。主干通直,有乳汁;树皮黑褐色,有纵槽。叶互生,革质,排为2列,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7一15厘米,宽3一7厘米,先端钝或为短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不规则浅疏锯齿,两面均无毛;叶柄长5—15毫米;托叶披针形。雄花序倒卵状椭圆形,单生于叶腋,长2.5—12毫米,花被片2一4裂,基部合生,总梗长1—1.5毫米;雌花序近头状,花被管状,花柱伸出花被外。聚合果近球形,表面粗糙,被毛;小核果10—15颗,成熟时肉质,平滑,红色或黄色,干时褐色,总梗长1.5—5厘米。花期4—5月;果期秋末冬初。 |
生境 |
|
地理分布 |
据《云南植物志》记载,四川东部有分布,但未见标本。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泰国、束埔寨、越南也有。 |
功能 |
清热开胃,收敛止血 |
主治 |
|
药用部位 |
果和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