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肿足蕨 |
拉丁学名 |
Hypodematium crenatum (Forsk.) Kuhn |
科中文名 |
金星蕨科 |
科拉丁名 |
Thelypteridaceae |
属中文名 |
肿足蕨属 |
俗名别名 |
活血草、金毛狗(河南)、黄鼠狼(贵州)、石猪鬃 |
药材名 |
肿足蕨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40-50(-60)厘米。根状茎横卧,连同叶柄基部密生红棕色披针形的大鳞片。叶近生,草质,两面有密柔毛;叶柄禾秆色,基部膨大成纺锤状,隐没于鳞片中,向上无鳞片;叶片卵状五角形,四回羽裂;羽片有柄,基部一对最大;羽轴下侧的小羽片较上侧的为大;末回裂片圆头,全缘或呈波状。裂片上的侧脉单一。孢子囊群大,生于侧脉中部;囊群盖大,肾形或马蹄形,有密柔毛。 |
生境 |
生于干旱石灰岩缝,海拔50-1800米。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越南,日本,印度,非洲也有。 |
功能 |
祛风利湿,止血,解毒。 |
主治 |
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毒,外伤出血。 |
药用部位 |
全草或根状茎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