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峨眉耳蕨 |
拉丁学名 |
Polystichum omeiense C. Chr. |
科中文名 |
鳞毛蕨科 |
科拉丁名 |
Dryopteridaceae. |
属中文名 |
耳蕨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石黄连 |
形态特征 |
植株高25-40厘米,根状茎短,倾斜,被棕色小鳞片,纤维根细长,暗灰褐色。叶丛生;叶柄长10-14厘米,稻秆色,疏被小形卵圆形、渐尖的鳞片;叶片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25厘米,宽4-7厘米,渐尖,三回羽状细裂,第一回羽片互生,披针形,先端略向上弯,第二回羽片为长圆状卵形,基部渐尖,下延,末回小羽片条状齿形,叶绿色,下面疏被鳞毛;孢子囊群圆形,每小裂片上一个,顶生于脉端,囊群盖大形而圆,膜质,早落,孢子两面形,圆而不光滑。 |
生境 |
生于山地沟边、林下及阴湿岩壁上或阴湿石上。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
功能 |
清热利尿,利水。 |
主治 |
肺胃热,小便短赤作痛,大肠火结。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栽培植株
拍摄者:李小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