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大叶井口边草 |
拉丁学名 |
Pteris nervosa Thunb. |
科中文名 |
凤尾蕨科 |
科拉丁名 |
Pteridaceae. |
属中文名 |
凤尾蕨属 |
俗名别名 |
|
药材名 |
大叶井口边草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高达100厘米。根茎柱状横走,被浓褐色条状披针形鳞片。叶多数丛生,叶柄长20-40厘米,羽状复叶二型:营养叶卵圆形,长达40厘米,宽达25厘米;羽片2-6对,最下部羽片有柄,基部常分裂成2条形裂片,羽片条状披针形,长10-25厘米,宽10-20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渐窄,边缘有刺状锯齿,侧脉稍横而平行,细而密,单一或叉分,孢子叶与营养叶相似但较窄,全缘,仅近先端有细齿。孢子囊群生长羽片边缘至近先端而止;囊群盖窄长,灰色,膜质。 |
生境 |
生于阴湿地带及水井旁、石隙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省。 |
功能 |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
主治 |
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痢疾,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外用治烧、烫伤。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