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酸模叶蓼 |
拉丁学名 |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
科中文名 |
蓼科 |
科拉丁名 |
Polygonaceae. |
属中文名 |
蓼属 |
俗名别名 |
蓼草、旱苗蓼、白辣蓼 |
药材名 |
大马蓼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茎有分枝,带红色,节膨大,常生不定根。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被短刺毛;叶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常有黑褐色新月形斑点,下面有腺点,沿主脉有贴生的粗硬毛,全缘,边缘生粗硬毛;托叶鞘筒状,膜质,淡褐色,先端平截。秋季开淡红色花,穗状花序组成圆锥状花序;苞片膜质,被疏短睫毛;花被通常4深裂,裂片椭圆形;雄蕊6个;花柱2,向外弯曲。瘦果卵形,扁平,黑褐色,光亮,包于宿存花被内。 |
生境 |
生于路旁湿地、沟渠水边。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全国各地。 |
功能 |
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
主治 |
肠炎,痢疾;外用治湿疹,颈淋巴结结核。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