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土丁桂 |
拉丁学名 |
Evolvulus alsinoides L. |
科中文名 |
旋花科 |
科拉丁名 |
Convolvulaceae. |
属中文名 |
土丁桂属 |
俗名别名 |
银丝草、毛棘草、白鸽草、过饥草、暴鼻蛇、银花草 |
药材名 |
土丁桂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被散生或较密的丝状毛。茎纤细,多少分枝,扩展或斜举,一年生枝常伏卧。单叶互生;近无柄;叶片变异大,窄长矩圆形或广椭圆形,长约6-25(-35)毫米,先端短尖,基部钝圆,全缘。春至秋开花;花小,腋生,单生或2-3朵,总花梗纤细,长3-35毫米,比叶长得多;苞片2,小,长3-4毫米,披针形,被毛,宿存;萼片5,披针形,被长柔毛,顶端尖,稍不等长;花冠漏斗状,浅蓝色或近白色,直径6-8毫米,5浅裂;雄蕊5;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叉状,每一分枝再2裂,柱头线状或棒状。蒴果近球形,径3-4毫米,4瓣裂。种子4粒。 |
生境 |
生于干燥的山坡上。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等省区。 |
功能 |
止咳平喘,清热利湿,散瘀止痛。 |
主治 |
支气管哮喘,咳嗽,黄疸,胃痛,消化不良,急性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白带,跌打损伤,腰腿痛。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