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滇南秔子梢 |
拉丁学名 |
Campylotropis harmsii A. K. Schindl. |
科中文名 |
豆科 |
科拉丁名 |
Leguminosae. |
属中文名 |
秔子梢属 |
俗名别名 |
干枝柳、化食草 |
药材名 |
三叶豆 |
形态特征 |
灌木,高达2米。幼枝有棱角,有短伏贴疏柔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细长,被短伏贴疏柔;托叶钻状;小叶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厘米,宽0.6-1.9厘米,先端圆形或微缺,有细尖,基部渐窄,全缘,两面被伏贴疏柔毛。秋末开蓝紫色花,成顶生圆锥花序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外面被伏贴短疏柔毛,不脱落,花梗比苞片长得多,丝状;萼齿与萼筒等长,花冠蝶形,长约1厘米,雄蕊二估。荚果斜长方形,无毛。 |
生境 |
生于多石册上、山坡或灌木丛中。 |
地理分布 |
分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
功能 |
清热利湿,祛瘀止痛。 |
主治 |
痢疾;跌打损伤,刀伤。 |
药用部位 |
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