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台湾莴苣 |
拉丁学名 |
Lactuca formosana Maxim. |
科中文名 |
菊科 |
科拉丁名 |
Compositae. |
属中文名 |
莴苣属 |
俗名别名 |
小山萝卜、苦丁、灰地菜、野莴苣、叉头草、龙喳口、野苦麻、野苦菜、蛾子草、高脚蒲公英、九刀参、八楞麻(江苏) |
药材名 |
丁萝卜 |
形态特征 |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体内含有乳白色浆汁。主根圆锥形,一至数条。茎直立,单一,上部多分枝。叶通常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4厘米,基部下延呈耳廓状抱茎,耳缘具锯齿,有毛,尤其是嫩叶背面的主脉上具有长毛,少有无毛的,边缘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复作齿牙状,顶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略下倾,先端尖锐、短渐尖或钝。夏、秋季开淡黄色花,头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总苞长12-15毫米,内层苞片披针形,长约10毫米,全部为舌状花;雄蕊5,着生于花冠上;子房下位。瘦果先端的嘴长1-4毫米。 |
生境 |
生于山坡、路边、草地等处。 |
地理分布 |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四川、贵州等省。 |
功能 |
清热解毒,祛风活血。 |
主治 |
口腔溃疡,咽喉肿痛,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炎,瘀血腹痛,白带;外用治乳腺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痔疮。 |
药用部位 |
全草或根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