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金疮小草 |
拉丁学名 |
Ajuae decumbens Thunb.var.decurubens |
科中文名 |
唇形科 |
科拉丁名 |
Labiatae |
属中文名 |
筋骨草属 |
俗名别名 |
地胆草、青鱼胆、苦地胆、散血草 |
药材名 |
|
形态特征 |
一或二年草本,具匍匐茎,茎长10一20厘米,被白色长柔毛或绵状长柔毛,绿色,老茎有时呈紫绿色。基生叶较多,较茎生叶长而大,叶柄具狭翅,呈紫绿色或浅绿色,被长柔毛;叶片薄纸质,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边缘具不整齐的波状圆齿或几全缘,具缘毛,两面被疏糙伏毛或疏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花萼漏斗形,外面仅萼齿及其边缘被疏柔毛,内面无毛,萼齿5,狭三角形或短三角形。花冠淡蓝色或淡红紫色,稀白色,筒状,外面被疏柔毛,内面仅冠筒被疏微柔毛,近基部有毛环,冠檐二唇形。雄蕊4,二强,微弯。花柱超出雄蕊,先端2浅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花期3—7月;果期5—11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溪边、路旁及湿润的草坡上。 |
地理分布 |
产于省内低海拔各地。长江以南各省区也有分布。亦见于朝鲜、日本。 |
功能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 |
主治 |
治疮痈、急性结膜炎、咽喉炎及外伤出血等。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