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痢止蒿 |
拉丁学名 |
Ajuae forrestii Diels |
科中文名 |
唇形科 |
科拉丁名 |
Labiatae |
属中文名 |
筋骨草属 |
俗名别名 |
止痢蒿、白龙须 |
药材名 |
痢止蒿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直立或具匍匐茎。茎高6—20厘米,有时达30厘米以上,基部木质化,具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或长柔毛。叶片纸质,披针形至卵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波状锯齿或圆齿,具缘毛,两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或长柔毛;叶柄具槽及狭翅,毛被同茎。穗状聚伞花序顶生,由轮伞花序排列组成;苞叶叶状,向上渐小,无柄,下面暗紫色,两面被柔毛;花梗短或几无;花萼漏斗形,萼齿5,卵形,紫色。花冠淡紫色,紫蓝色或蓝色,筒状,外面被疏短柔毛,内面无毛,近基部具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短,直立,圆形,下唇宽大,伸出,3裂,中裂片狭倒心形,有深紫色条纹,侧裂片线状长圆形。雄蕊4;二强,微弯。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花期4一8月;果期5一10月。 |
生境 |
生于海拔2100—3450米的开阔的路旁、溪边等潮湿的草地及矮草丛中,常成片生长。 |
地理分布 |
产于大金、泸定、雅安、稻城、木里、盐源、盐边、米易等地。云南中部及西北部、西
藏东南部也有分布。 |
功能 |
清热解毒,止痢,驱虫。 |
主治 |
痢疾,乳腺炎,蛔虫症。 |
药用部位 |
全草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拍摄部位:茎、叶、花序
摄影者:杨楠 |
|
花期植株形态
摄影者:李世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