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学名 |
苦木 |
拉丁学名 |
Picrasma quassioides (D.Don) Benn. |
科中文名 |
苦木科 |
科拉丁名 |
Simaroubaceae. |
属中文名 |
苦木属 |
俗名别名 |
苦皮树、苦胆木、熊胆树 |
药材名 |
苦木 |
形态特征 |
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平滑,有灰色皮孔及斑纹,小枝绿色至红褐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9~15,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4~10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锐尖,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沿中脉有柔毛。伞房状总状花序腋生,花单性异株;萼片、花瓣、雄蕊及子房心皮皆4~5出数。核果倒卵形,3~4个并生,蓝至红色,有宿萼。花期4~6月。 |
生境 |
生于山坡、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 |
地理分布 |
产于黄河流域以南各地 |
功能 |
抗菌消炎,祛湿解毒。 |
主治 |
感冒、急性扁桃体炎、肠炎、湿疹、毒蛇咬伤。 |
药用部位 |
枝和叶 |
繁殖方式 |
|
栽培要点 |
|
备注 |
|
图片 |
|
|